撰文 /龍詩慧
編輯 / 蘭雨
元至正十六年冬,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明教岌岌可危。要不是最后張無忌挺身而出,獨斗六大派,力挽狂瀾,稱霸多年的天下第一大派,瞬間毀于蕭墻內亂和群雄爭奪戰之間。
(資料圖片)
《倚天屠龍記》這一役,是金庸筆下最波瀾壯闊的武林爭霸,此役碧血橫飛,戰況慘烈,雙方損失慘重。在張無忌未出現之前,明教固然四分五裂,展開攻勢的六大派也只是“慘勝”。
這經典的名場面,像極了2023年開春,中國車市風聲鶴唳的“價格戰”。
自從特斯拉開啟“撕破臉”式的降價,其他新能源玩家,不論真心假意,只要與特斯拉價格有重合的純電車型基本降價,“油電同價”一說已不遠;不久后,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冠比亞迪,推出新款秦PLUS DM-i,把混動的起售門檻降低到9.9萬元,大有“圍剿”合資燃油轎車的勢頭。
轉瞬間,新能源派已達打到燃油車“光明頂”山下 ,此時盤踞“光明頂”的燃油陣營也出現一陣騷亂,湖北政府率先自掏腰包補貼大促清庫存,一經網絡發酵,就成了“12萬的C6全是優點”,一夜間湖北萬人空巷搶車,說好的消費復蘇,終于如約而至。
于是乎全國要買車的人們都在觀望與等待:萬一我很幸運碰上政府、車企共同補貼呢,早買不就吃虧了么?而此起彼伏的“X音價”、社交媒體流傳的“跌到骨折”海報,徹底把水搞混。
是的,人們有太多理由相信“燃油車崩盤,骨折降價”的話術了。根據乘聯會統計,2023年1-2月銷量267.8萬輛,同比下降19.8%;特別是2月單月,燃油車零售量同比下降3.7%,新能源銷量卻同比增長60.9%,新能源以一己之力,拉動整體市場10.3%的正增長,而燃油車卻變成了大包袱。
大盤如此,背負高庫存壓力的經銷商日子并不好過。2023年2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1%,同比上升2.0%,雖然環比下降3.7%,但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具體到車系,進口&豪華品牌(56.5%)、主流合資品牌(56.8%)指數環比略有下降,自主品牌(64.9%)指數環比上升,這里既有新能源庫存壓力,但別忘了7月國六A轉國六B的倒計時,才是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而且,包括廣東、湖南、湖北、廣西在內的南區經銷商庫存指數64.5%,高于全國水平,現在湖北已經打響第一槍燃油車降價,汽車保有量大省、一二線城市汽車消費感念超前的廣東還會遠嗎?
也許多年以后,當我們回首這場“圍攻光明頂”戰役,最大意義不在誰喊降價的聲浪最大,而是燃油車能否在一波波新能源浪潮夾擊下,繼續保持市場的主導地位。這是雙方三年多以來最直白、最慘烈的針鋒相對,也可能是雙方地位互換前的“第一次肉搏戰”。
近期,車厘子團隊走訪廣州多家4S店,我們聚焦以燃油車銷量為主的合資、豪華和自主品牌,在“骨折降價潮”中的一舉一動。現在,燃油車價格體系“瓦解”言之過早,但所有的細枝末節都表明,傳統車企終于直面新能源派的威脅,哪怕是一顰一笑,都滲出從前未有的警覺和主動。
是的,燃油車的“光明頂”還未被破功,但“光明頂”上的張無忌也還沒出現。相反,站在“光明頂”山上山下對壘的兩派,都開始焦灼的試探和截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