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給大家帶來【電力設備及新能源:EV觀察系列135-2月歐洲新能車市銷量同比增加,復蘇腳步加快】
摘要:■外部干擾因素余波尚存,2月需求回暖,歐洲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均呈現同比增長,新能車滲透率達20.25%。基于八國數據測算,2月歐洲新能車銷量16.16萬輛,同增6.04%,滲透率達19.98%,同減1.2Pcts。2022年,八個主要車市銷量在歐洲總體新能車市場占比約81%。從銷量上看,德國領跑歐洲車市,單月新能車銷量實現4.92萬輛。同比方面,德國、挪威和瑞典分別同比下降7.41%、4.39%和8.65%,其余國家均實現同比增長;2月需求復蘇回暖,在年初低銷量效應的對比下,除英國牙外,其余七國銷量環比均上升,其中挪威環增顯著,達13.83%。從滲透率上看,2月八國滲透率同比增減不一,除德國和英國外其余各國滲透率均增長,其德國和英國滲透率同比下降2.5和2.7 Pcts,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挪威、葡萄牙和瑞典滲透率同比上升。環比方面,除西班牙和葡萄牙有所下降,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典和挪威滲透率有所上升。未來,我們預計2023年歐洲新能車銷量將高達311萬輛,增長率為20.30%。
■政策奠定高增長,車企引領大方向。碳排放政策的倒逼是歐洲新能車增長的根本原因,根據歐洲委員會提案“Fit For 55”,2030年較2021年碳排放量降幅上調至55%,且規劃在2035年徹底結束內燃機時代,該法案仍在談判中,以此法案為基礎,2025/2030/ 2035年新車平均碳排放將達到80.75/42.75/0g/km。2023年2月,歐洲議會正式批準了《在2035年前的新車零排放標準》,將在2035年實現禁止27國廣泛銷售內燃機乘用車和貨車。自2020年歐洲確定碳排放目標,歐洲新能車滲透率正在經歷躍遷。2021至2022年各四季度分別實現新能車滲透率14.77%、16.87%、20.40%、39.35%、 21.48%、21.12%、22.89%、31.65%,同比分別增長7.27Pcts、8.47Pcts、9.67Pcts、21.41Pcts、6.71Pcts、4.25Pcts、2.49 Pcts、0.30 Pcts。與此同時,以特斯拉、福特為首的車企和中國鋰電產業鏈公司也紛紛在歐洲規劃產能、建設工廠。而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逐步形成“車企——電池——材料——資源”強強聯合的穩定供應體系。隨著以歐洲為首的新能車市場異軍突起,中國鋰電產業鏈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電池材料廠商將持續受益。
■投資建議:1)長期競爭格局向好,且短期有邊際變化的環節。重點推薦:a、電池:寧德時代;b、隔膜:恩捷股份;c、熱管理:三花智控;d、高壓直流:宏發股份;e、薄膜電容:法拉電子,建議關注中熔電氣等。2)4680技術迭代,帶動產業鏈升級。4680目前可以做到210 Wh/kg,后續若體系上使用高鎳91系和硅碳負極,系統能量密度有可能接近270Wh/kg,并可以極大程度解決高鎳系熱管理難題。重點關注:a、大圓柱外殼:科達利、斯萊克;b、高鎳正極:容百科技、當升科技、芳源股份、振華新材、長遠鋰科、華友鈷業、中偉股份、格林美;c、布局LIFSI:天賜材料、新宙邦。3)看2-3年維度仍供需偏緊的高景氣產業鏈環節。重點關注:a、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質、滄州明珠、中材科技;b、銅箔:諾德股份、嘉元科技、遠東股份;c、負極:璞泰來、中科電氣、杉杉股份、貝特瑞、翔豐華等。4)新技術帶來明顯邊際彈性變化。建議關注:a、鈉離子電池的:振華新材、容百科技、傳藝科技、維科技術、元力股份;復合集流體方面的寶明科技、東威科技、元琛科技。
■風險提示:1)新車型銷量不及預期。2)原材料價格波動。3)產能擴張不及預期、產品開發不及預期。
來源:民生證券
關注公眾號【數策前瞻】獲取完整PDF電子版
免責聲明:以上報告均系本平臺通過公開、合法渠道獲得,報告版權歸原撰寫/發布機構所有,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 ;資料為推薦閱讀,僅供參考學習,如對內容存疑,請與原撰寫/發布機構聯系。
關注公眾號【數策前瞻】獲取完整PDF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