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間,比亞迪發布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控制系統“云輦”,該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首個在垂直方向系統化解決車身控制問題的車身系統,也標志著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進入新周期。隨著各大車企紛紛加大在智能化方面的研發投入,爭相布局無人駕駛,促進整個行業的技術升級。
(資料圖)
聚焦到板塊方面,汽車電子板塊正是上述趨勢的重要受益者。重點關注汽車電子產業鏈,有望能從中挖掘到不俗的成長故事,建議關注該板塊中具有高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一、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云輦”突破帶來新機會
隨著人們對駕駛的安全性、舒適性、娛樂性、節能性需求的增加,以汽車電子為核心設備系統的新能源電動汽車、智能駕駛等新興產業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汽車電子技術作為汽車智能化、網聯化、信息化的基礎核心,伴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在傳導效應下,處于汽車電子賽道的公司將迎來廣闊的需求空間。
縱觀整個汽車電子板塊,其中的龍頭企業——英恒科技憑借其自身優勢及所處賽道構筑的高確定性,有望在該賽道走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方面,公司作為最早一批切入新能源領域的汽車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具備較為顯著的先發優勢。并憑借其核心技術積累切入多個領域,豐富其業務版圖,構筑了較高的技術護城河。
另一方面,英恒科技深度綁定產業鏈核心企業,鏈接各方資源,建立汽車電子開源平臺,滿足智能化時代技術快速迭代需求,獲得國內外眾多一流下游汽車廠商青睞。該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主流新能源汽車廠商和Tier1的主流供應商,其終端客戶既包括了比亞迪、廣汽、吉利等行業龍頭,也涵蓋了理想、零跑、小鵬等新勢力品牌。
整體而言,“云輦”的出現,不僅是比亞迪在新能源車身控制技術發展的一大重要里程碑,也代表著汽車智能化進入全新周期。中長期看來,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品牌入局,將為英恒科技這類汽車電子公司帶來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二、第二、三成長曲線實現高速增長,乘政策東風加速發展
把握住高確定性,再來看看這家公司的長期增量。而如何衡量一家高科技公司的長期發展潛力?英恒科技給出的答案是:在第一生產曲線穩中求進的同時,積極尋求第二、三成長曲線。公司不久之前交出的2022年成績單,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新能源業務作為英恒科技的第二曲線,通過公司長時間研發投入,構筑較高的技術壁壘。業績方面,該業務2022年取得了同比增長91%的耀眼成績,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超40%。上文提到的公司業務版圖深入各個領域及合作企業多元,也為新能源業務的增長提供源源不斷地動力。由此可見,新能源業務在已經取代傳統業務,成為公司新的核心增長驅動力。
此外,智駕網聯業務作為第三曲線的布局也初見端倪。2022年業績中,該業務作為獨立分部進行報告,實現收入2.55億元,實現同比151%的增長,預示著該業務的發展已經進入正軌,未來或將成為助力公司業績增長的一大亮點,提升公司整體的想象空間。
視線轉回到2023年,除第二、三增長曲線之外,英恒科技在未來還存在幾多成長機會,前不久中石化宣布的“西氫東送”工程就是其中的催化劑之一。該工程建成后,將大力緩解我國綠氫供需錯配問題,氫能源車產業鏈發展得到助力。伴隨著氫能源車的潛在銷量上升,英恒科技有望憑借其已經實現批量交付的空壓機控制器和成熟的新能源車技術解決方案和產業服務平臺獲得持續的推動力。
總而言之,公司深度布局第二、三成長曲線,不僅持續為公司帶來增量業務,還提升了公司的想象空間。伴隨著2023年新能源車企開啟新品周期,智能化產品需求提高創造了樂觀的行業環境,疊加政策利好,英恒科技有望厚積薄發,取得高速增長。
回歸到投資層面,目前英恒科技已經處于相對低估狀態,按照法國巴黎銀行給出6.4億的2023年凈利潤預測計算,公司2023年市盈率僅約8倍,而公司發展動能突出,考慮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估值已經經過回調,伴隨著成長性和公司優勢持續驗證其確定性,公司的估值反轉或將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