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潘福達
正值2023上海車展,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近日發布《2023汽車行業人才職業狀態觀察報告》,報告稱,半數從業者近一年薪資“原地踏步”,數字化+復合型人才受追捧,汽車領域人才具有高度的多元化和跨界流動性,非金錢的激勵因素對于年輕求職者選擇汽車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
分析人才供給端,在參與調研的受訪者中,整車制造及供應鏈供應商(含零配件、汽車半導體、自動駕駛、動力電池等)人才占比最高,其次為汽車后市場服務(含經銷商、服務商等)。分析學歷及年齡構成,本科人才仍是行業人才主體,占比近三分之二;汽車從業者年齡集中分布于80后和90后。
從人才供給端的工作經驗來看,擁有3年至5年和5年至10年的資深工作經驗的從業者較多,分別占比30%和32%。其次,從業者工作經驗在3年以內、10年以上的占比分別為26%和12%。觀察人才地域分布特點,從業者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和廣東,占比過半數。此外,川渝及中部地區得益于產業規模化,人才吸引程度在升高。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職業和崗位急速增長。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經驗豐富、擁有綜合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成“熱門”,智能電動汽車人才總體薪酬處于中高水平。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已成為汽車產業的重要轉型升級方向,車企之間對相關人才的競爭愈發激烈。據調研,企業為保留數字化人才提供了相對高位的調薪幅度。近一年以來,39%數字化職位人才實現薪資上調。
報告顯示,整體而言,汽車行業屬于人才凈流入,與計算機/互聯網/電子/通信行業間流動最頻繁。在具體的人才輸送來源中,來自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領域的人才最多,占比接近20%,其次是人工智能領域和企業服務領域。可見,汽車領域人才具有高度的多元化和跨界流動性。
報告稱,非金錢的激勵因素對于年輕求職者選擇汽車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問及選擇該行業的理由,薪資重視程度僅排第三(41.2%)。“發展前景好”(50.8%)、“興趣和喜歡”(46.5%)、“團隊氛圍好”(15.8%)等標簽逐漸成為汽車行業吸引人才的關鍵,這些和自身工作體驗相關性高的因素,往往是求職者在比較錄用通知時的重要考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