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范劍磊
(資料圖片)
盡管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公開發言稱,自動駕駛是“虛頭巴腦的東西”,但近期多方消息顯示,比亞迪已經在智能化路上布下多顆棋子。
路透社報道稱,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在內部投資者溝通會議上表示,目前比亞迪已經在自動駕駛上招到四、五千人規模的軟件團隊。她直言,“我們并不領先于其他人,但我們將在兩到三年內提出各種類型的創新。”
比亞迪內部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目前比亞迪正在大力擴招人才,尤其向應屆生傾斜。據悉,目前比亞迪已經向浙江大學等國內多所名校的自動駕駛專業工程師發布了招聘信息。
從招聘網站可以發現,比亞迪面向智能駕駛算法方向需求旺盛,涉及的算法工程師包括規劃與控制、定位、高精地圖、毫米波雷達等多傳感器融合等,月薪在2萬至5萬元不等。另外,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工程師、自動駕駛研發Infra建造師、自動駕駛產品經理等相關崗位同樣開放招聘中。
王傳福在今年媒體溝通會上直言,比亞迪未來2至3年將采用人海戰術,用大量的研發人員來保持顛覆性迭代的能力。據其透露,比亞迪當前有6萬名工程師,今年還將招聘3萬名應屆工程師,其中60%為碩博畢業生,700到800名來自于清北名校。
界面新聞了解到,去年共約有2萬名應屆生加入比亞迪,而今年僅應屆工程師招聘人數即已超去年總和。根據比亞迪2022年報,比亞迪已經擁有約57萬名員工,是國內員工體量最大的汽車公司。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今年比亞迪員工總數或將突破至70萬人。
不僅是大規模招納人才,今年比亞迪從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到與外部供應商合作上同樣動作頻頻,試圖追趕上當前國內智能駕駛發展平均水平。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表述稱,比亞迪去年在上海成立了智能駕駛研究部門,專注于高級自動駕駛領域。另據36氪報道 ,今年初以來,比亞迪將智能駕駛的研發任務主要交給規劃院和第五事業部負責,兩者的大體分工是規劃院重點負責高階智能駕駛,第五事業部負責低階智能駕駛。
同時,規劃院智能駕駛研發體系同步調整,其中最大研發部門智能駕駛開發部的總監王歡被曝已經離職,該部門超500名員工將被分流至韓冰負責的電子集成部。調整完成后,韓冰將擔任比亞迪規劃院的智能駕駛研發負責人。
知情人士表述,比亞迪高階智能駕駛方案傾向于自研,而低階方案將仍與供應商保持密切合作。今年3月和4月,比亞迪分別宣布和英偉達和國產芯片公司地平線達成合作。
其中,比亞迪新一代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產品將搭載英偉達DRIVE Orin 中央計算平臺,而基于地平線征程 5 芯片自研的 BEV 融合感知方案將于年內量產。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比亞迪將采用大疆提供的高級別輔助駕駛技術方案,首發合作車型為海獅,但這一消息已被比亞迪否認。
有產業鏈相關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智能駕駛自研的好處在于能夠將數據與自研算法兼容,結合整車同步開發更好地將產品功能落地,而供應商方案的優勢在于減少研發成本,適合缺少算法自研團隊的汽車企業,缺點是一旦規模上量和場景升級,外購難以提供及時有效幫助。
王傳福曾表示,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在電動化領域,比亞迪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去年以187萬輛的年銷量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今年比亞迪高舉“油電同價”口號,多款車型起售價已經進入燃油車腹地,預計年銷量目標將達到300萬輛。
隨著銷量突破和向高端化發展,智能化是比亞迪必須要補齊的一塊短板。特斯拉、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已經將高級輔助駕駛的普及率下探至20萬元區間,比亞迪想要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智能化將是關鍵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