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頸鹿索馬里亞種(學名:Giraffacamelopardalisreticulata):該亞種具有大而呈多邊形的褐色斑點,襯有明亮的白色網紋。
【資料圖】
2、斑點有時呈深紅色,并能擴散到腳部。
3、是動物園中最常見的長頸鹿。
4、分布于肯尼亞東北部的LoroghiMountain、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
5、可以用來當作頭像。
6、長頸鹿有一雙棕色的大眼睛,眼珠突出,能四周旋轉,視野寬廣,加上身軀又高,宛如活的“了望臺”,能看到遠處的動靜。
7、長頸鹿因為腿長,跑得很快,這也是在生存競爭中練成的。
8、奔跑的時候,姿態很特別,先是前伸頭頸,然后又一下于縮回,交替擺動,四足行走方式同其他獸類不同,是同一邊的兩腿和另一邊的兩腿交替向前,跳躍般行進。
9、奔跑速度飛快。
10、身高腿長,四肢可前后左右全方位地踢打,擊打范圍廣,力量大,如果成年獅子不幸被踢中,可立馬腿斷腰折。
11、長頸鹿脾氣溫柔,群體之間謙和文雅,彬彬有禮。
12、它們互相之間溫情脈脈地相伴來去,互相之間靠得很近,互相照應,它們長長的腿經常碰在一起,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很長時間,但它們從不因為這種小事發生口角、頂撞。
13、這種互相靠近既是出于一種溫情,也是為著安全,一種溫暖同時默默地傳遍了集群中的每一只長頸鹿。
14、相互之間常常以頭頸相交,溫柔而細心地交流著,像是一叢高大的芭蕉樹,同根相生,相互守候,它們的舉動那么隨和、親切、自然,完全配得上它們那美麗的外貌。
15、長頸鹿繁殖期不固定,全年都可以發生交配,高峰在雨季。
16、孕期15個月,每胎產1仔,生下來的幼仔身高1.8米,出生后20分鐘即能站立,出生后數小時幼鹿即可奔跑,并與其他已經出生數周的小鹿毫無區別。
17、然而出生的前兩周幼鹿多數時候伏在地上靜臥,受母鹿的庇護。
18、雖然成年長頸鹿由于個頭碩大不懼敵害的侵襲,幼鹿卻會遭受獅子、豹和鬣狗的攻擊。
19、長頸鹿的花紋被認為有偽裝功能。
20、只有大約25-50%的幼鹿能存活至成年。
21、長頸鹿4歲時性成熟,但雄性在七歲前很少有交配的機會。
22、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0-25年。
23、長頸鹿之間偶爾也有些爭斗,不過,摩擦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點插曲,長頸鹿們互相緊挨在一起的儀式是它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這是為保護自己領地的集群力量的顯示,也是為分配各自配偶的一種方式,長頸鹿的頭部是個堅硬的角狀頭蓋骨,這使得它們即使發生碰撞也不會導致傷害,但這種碰撞在求偶季節中很少發生過。
24、由于身材高大,它們的交配是粗魯的,可它們的交配權不需靠爭搶打斗來決出,一個為人類大傷腦筋的三角之戀在它們那里是常見的,又是自然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