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二字,感謝您的支持,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如今老百姓抱怨的最多的是低速電動車明明可以生產,為什么偏偏不讓老百姓上路?為什么不去整治廠家,卻要讓老百姓來買單?這充分反映了低速電動車在源頭治理上就出了問題。為什么很多地方已明令禁止低速電動車上路,但是廠家還是在不停生產呢?答案來了!
(資料圖)
第一、低速電動車生產和上路并不是絕對關聯的
其實很多老百姓沒有搞清楚路權和生產權的聯系。廠家擁有生產權、銷售權。只要辦理的手續合法就可以生產、銷售。低速電動車雖然沒有出臺新標準,屬于灰色地帶,但是可以生產。但是不是以汽車的名義生產,而是以玩具車、旅游觀光車的名義生產,這類產品本身就不具有路權,但是消費者可以購買。
這就相當于老百姓買了一臺玩具車上路,被對方抓到了,你說這是汽車,但是明明就是一臺玩具車,因不符合上路的標準,就會被扣留,甚至沒收。因此,老百姓能否使用與廠家生產沒有必然聯系。
第二、廣大農村對低速電動車市場需求非常大
雖然很多地方已經明令禁止低速電動車上路了,但是廣大的偏遠地區和農村,管理比較松散,這些地方是低速電動車“滋生的沃土”,由于廣大的農村人口基礎,使得每年的低速電動車需求量都在增長,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量和高額的利潤,對于牟利的企業來說,哪怕有風險也要生產。
第三、海外市場增長迅速
近兩年,由于各地對于低速四輪電動車嚴格管控,導致一大部分企業轉向了出口,我們這些低速四輪電動車在國外不存在新國標的問題,只需要符合當地的基礎標準就可以進入市場銷售,比如歐洲的EEC和國外的DOT,我們生產低速電動車不僅符合標準,而且配置高,價格便宜,因此,海外的需求量也很大。即便是國內禁止上路。但是廠家為了滿足海外的訂單,還是要加大馬力生產。
第四、低速電動車廠可以解決就業和稅收
低速電動車廠也是廠,也能解決工人就業和當地稅收的問題,如今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這么火熱的產業,雖然很低端,但是掙錢,可以給很多縣帶來不少的GDP,因此,不是隨便說砍就砍的。最近,最新版的《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也把低速電動車禁產禁銷的內容給刪除了,這足以表明新規對于企業還是具有一定的寬余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