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咨詢機構TrendForce發布第二季度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統計數據。數據分為純電和插混2部分。
(資料圖)
1.純電領域,特斯拉和比亞迪領先。
第二季度全球純電汽車銷售215.1萬輛,同比增長39.3%。純電汽車前10集團中,德國、中國、韓國和美國分別有4家、3家、2家、1家入圍。
美國特斯拉以21.7%位居第一,中國比亞迪以16.2%市場份額緊隨特斯拉排名第二。特斯拉賣的是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美國和歐洲,認可度很高。比亞迪主要是在國內市場,東南亞、大洋洲、南美洲也有銷售,不過銷量不大,可以說比亞迪是以國內的市場在挑戰特斯拉的全球市場。在純電領域,比亞迪低于特斯拉5.5%的市場份額,不過比亞迪是純電和混動兩條腿走路,特斯拉僅有純電汽車,在總量上,比亞迪是超過特斯拉的。
排名第三的廣汽埃安,市場份額6%。埃安這兩年的發展勢頭很猛,雖然說廣汽是國企,不過埃安完全是民企的打法,基本上所有車型都是以高性價比入市,市場占有率提升很快。
第四名大眾集團,市場占有率4.7%。大眾集團在經歷了燃油車的陣痛之后,開始艱難轉型純電領域,陸續推出的ID3、ID4、ID6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為了和國產品牌競爭,還陸續調低了起售價。因為新能源,大眾在德國被罵“德奸”,因為同一車型在德國賣的比中國要貴很多。不管怎么說,大眾集團的基本盤在那里呢,推出的純電車,被接受度還是挺高。
第五名上汽通用五菱,市場占有率為4.4%。五菱汽車基本是用宏光MINI EV打市場,另外加寶駿品牌,在微型車市場一枝獨秀。關于上汽通用五菱,特別要說一下柳州市政府的高瞻遠矚。那些年柳州市為了保住五菱汽車及其背后的整個產業鏈,以及其優惠的條件引進了上汽通用。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大潮之下,上汽通用五菱順勢推提出了微型車電動車,一舉奠定細分市場的老大地位。柳州保住了五菱,上汽通用收獲了品牌。
第六到第十名分別是現代、寶馬、奔馳、起亞、奧迪。韓國的現代和起亞,在中國已經沒有多少市場了,不過在韓國本地以及北美還是挺受歡迎的,市場反饋的消息來看,其純電車型很暢銷。德國豪華品牌BBA以其品牌號召力,純電車還是圈了不少粉絲,不過只是在歐洲賣得好,在中國國內反而被認為是“雜牌純電車”。為了擺脫“雜牌純電車”的尷尬,奧迪上個月開始向上汽買純電汽車平臺,以解決新能源車技術儲備稀少的燃眉之急。德國汽車品牌反向中國汽車品牌買平臺,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2.插混領域,比亞迪一枝獨秀,中國品牌半壁江山。
在插混領域,市場占有率前10品牌中,中國品牌有5個,德國品牌2個,美國、日本和韓國各1個。
中國比亞迪以36.5%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理想汽車以9.9%份額位居第二,理想今年的發展勢頭很猛,每個月都賣3萬多輛,并且開始盈利了;沃爾沃以4.6%的份額排名第三,沃爾沃在被吉利收購之后,終于也開始跟上中國速度,發展是越來越好;寶馬、吉普和奔馳以4.3%、4.0%和4.0%的份額位居第四、第五、第六。
比亞迪高端品牌騰勢以3.4%份額位居第七;豐田和起亞以2.9%、2.6%的份額排名第八和第九,豐田成為日本車的獨苗,并且靠的是廣汽豐田的混動技術,不得不說真是風水輪流轉;長城旗下哈弗以2.3%的份額排名第十。
總的來說,不管是純電還是混動,中國品牌都占居了領先地位和大部分市場。美國靠著特斯拉維持;德國品牌以BBAW雄厚的基本盤在緊追;韓國品牌很努力,不過沒有中國這個大市場,注定了只能做跟隨者;日本品牌,如果繼續堅持氫能源而中美都不帶它玩的情況下,僅憑日本那么點市場,是走不出去的,只能逐漸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