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情,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揚名街道五愛社區組織轄區黨員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主題黨日活動。(肖玉芳 攝)
2600余名市民自發祭英烈
昨日,2600余名市民自發前往市革命烈士陵園祭奠英烈。
當天,市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塔四周,擺滿了鮮花和花籃。不少市民和單位自發前來緬懷英烈。幼兒園大班的李筱漫在母親的陪伴下,向烈士紀念碑獻上了一束鮮花,并走到各個烈士墓碑前,三鞠躬,雙手輕輕地將一朵菊花放在烈士墓碑上。“今天爸爸媽媽帶我來‘拜訪’這些英雄們,媽媽告訴我要好好學習,我也一定好好努力。”李筱漫說。不少家長表示,帶孩子來到烈士陵園不僅是緬懷、追思革命先烈,也是讓孩子們更加地珍惜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有不少在無錫工作的外地市民來祭掃革命先烈。“我是一名退役軍人,今年也剛在無錫定居,想來緬懷一下革命先烈,以后每年都會來。”來自山東省的儲先生說。
“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自發前來祭掃的群眾絡繹不絕,中間幾乎沒有斷檔過。”市革命烈士陵園副主任吳茜介紹。此外,市革命烈士陵園今天有27批次祭掃預約,祭掃單位共有31家,是近期最多。(耿沐言)
各大墓區清明祭掃安全有序
3月25日至4月5日是全市各公墓的祭掃高峰期。昨從市民政局獲悉,截至5日12時,全市(包含江陰、宜興)祭掃人數超過20萬人次,車輛超4萬車次。
文明、綠色、安全的祭掃方式漸成風尚。各墓區推出了一系列防火措施,如梁溪區山北街道組織護林員、半專業消防隊員、城管隊員和志愿者隊伍在林區進行森林防火巡回檢查。“每天都會利用監控中心和無人機航拍對惠山北坡進行全景全覆蓋火警監控,防火突擊隊24小時待命。”梁溪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王利說。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鮮花寄托哀思。“去年沒能來到現場祭掃,今年特意從上海趕回來,在清明節當天看看過世的母親。”李先生將鮮花放在墓碑前,輕輕地擦拭墓碑。
錯峰祭掃和預約祭掃效果明顯。從青龍山公墓、青城公墓、梅園公墓等墓區了解到,目前各墓區已祭掃的墓穴約占八成。有關工作人員分析,由于今年祭掃周期比較長,從2月20日開始,就有不少市民選擇提前祭掃。今年清明節只放假一天,一些計劃返鄉祭掃的外地人覺得行程較緊,提前來錫掃墓。我市在重點祭掃高峰日推出車輛預約模式,讓不少市民選擇了錯峰祭掃,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峰壓力。
節儉、環保的節地生態葬漸成新選擇。在青龍山公墓生態葬區,有幾處草地明顯是不久前剛翻動過,旁邊還放著鮮花。青龍山公墓相關負責人杜昕媛介紹,今年公墓推出了“馨愛苑”專區,這是一處具有藝術性的節地生態安葬墓區,梅花形、心形、四葉草造型的墓碑,不僅圖案美觀,且占地面積少。以心形墓碑為例,一個小小的心形墓碑是一個雙穴,可以將逝者骨灰壇放在心形墓碑的后方泥土中,名字刻在心形碑上,占地面積僅為0.4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