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以來,國產劇市場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好戲接連上演。在眾多甜蜜愛情劇中,有一部劇全員化身“事業腦”,鉚足了勁只為“搞錢搞事業”。這部由秦海璐、林雨申、熱依扎、朱雨辰等主演的《青春之城》,題材新穎,少見地聚焦電力、人工智能領域,用“小人物”在“大變革”浪潮下熱血奮斗的故事,為各位“打工人”獻上職場新范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春之城》是原汁原味的“廣東出品”,故事植根于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幕后主創團隊也來自大灣區,由金牌導演鄭樺擔任總導演,王笛擔任總制片人,攜手澳門導演、香港音樂制作人等粵港澳大灣區影視專業人士共同打造。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首播當日收視破1,拿下了全國黃金檔收視第一,播出至今熱度仍持續高漲,劇中人物命運的走向懸念感十足,吸引了一波忠實觀眾。
近日,南都記者專訪了總制片人王笛,探尋《青春之城》的創作之路,主創團隊如何從“一群人、一座城”出發,講好積極向上又不失精彩有趣的廣東故事、中國故事。劇中滿滿的“廣東元素”“廣東味道”也帶來不少熱議,吸引網友紛紛前往劇中的廣東拍攝地打卡。
“我好像看到了自己”
摒棄爽劇主角人設
貼近真實灣區人的生活
《青春之城》拍出了三代奮斗者從無到有、從0到1的創業故事。該劇沒有為主角設置“開掛”般的人生,而是直擊現實熱點話題,以瑣碎的生活矛盾,形成明快有力的戲劇沖突。創業過程中面臨的技術困境與資金難題,創業者在“愛情與面包”“要造機器人、還是造小人”之間的矛盾,在外國技術封鎖下,如何靠自己的力量拼搏出一番天地……以上種種,不僅是劇中人物要突破的困局,也是戲外觀眾在事業與生活中常常面對的難題。“不懸浮”的小人物奮斗故事,讓網友直呼“我好像看到了我自己”,也構成了這部劇最扣動人心的正能量。
總制片人王笛向南都記者透露,“我們與其他電視劇的不同之處,在于我們的故事邏輯不是基于某一個矛盾點,我們更偏向于一部娓娓道來的艱辛奮斗史。觀眾在看的同時也會引發思考,人工智能的奇點在哪里、能否沖破、沖破后又該如何?這些都是劇集向大家拋出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此外,為了消解高新科技帶來的“距離感”,在針對劇中主角說出的一些“黑科技”名詞,如“MK3柔性減速器和陀螺儀”“FC絕緣冷卻液”等,劇組也花費了一番心思。王笛說:“我們邀請專家組成顧問群,在劇本創作階段,我們會與專家進行交流、聽取意見,在保證專業上不能出現邏輯問題的同時,由編劇將其盡量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觀眾更加容易接受。”
為了讓這部大灣區發展“浮世繪”更加真實立體,在取景拍攝中,劇組嚴謹求實。劇中故事是以2012年的“鵬城”為基點展開,為了還原十年前廣東生活的樣貌,王笛透露:“大灣區十年的建設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灣區城市的變化很大。為此我們實景搭建了方遠艦的騎士聯盟、孟夢的工作室、崔江北的單位科創委等地,這是非常有挑戰的。希望能讓觀眾有更沉浸式的追劇體驗,讓青春之城更像一座夢想之城,每個人都要破釜沉舟、披荊斬棘地朝著自己的理想走去。”
創作故事之前,主創團隊深入大灣區采風,進行了大量的調研。王笛說:“此次采風我們前后進行了多次,深入了解了在大灣區城市所擁有的尖端科技以及青年創業者在創業中會遇到的困境,劇中的方遠艦、夏末、蔣楠楠、崔江北、孟夢等角色,是很多在大灣區發展的人的真實縮影。”
實力派演員飆戲
熱依扎“廣川”口音很萌
林雨申賦予角色“可愛”
除了題材新穎外,《青春之城》的選角也是一大亮點。劇中女主由秦海璐扛起“女霸總”旗幟,攜手熱依扎、林雨申、朱雨辰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同臺飆戲,讓觀眾看得過癮!劇中的群像刻畫簡單、純粹,沒有復雜反派,沒有人心險惡,專注于寫人的美好和向上,讓觀眾看到一群“熱血笨蛋”般的追夢者,在大灣區這片熱土上,勇敢無畏地奔向心中的目標。
秦海璐飾演的夏末是一位“為了員工可以豁出去一切的老板”。談到與秦海璐合作的感受時,王笛表示:“秦海璐在片場是一位熱心的大姐姐,經常會注意到一些別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做出善意的提醒。劇中的夏末,自己的企業必須要轉型,一面是勢在必行的科研項目,一面是等著發工資的員工,現實讓她成為‘霸總’,但作為女人她也有內心脆弱、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一面。”
熱依扎在2021年憑借《山海情》中“李水花”一角,用催人淚下的表演收獲了無數好評。此次演繹基層工作者蔣楠楠,熱依扎將其潑辣直爽、倔強不屈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蔣楠楠混雜著“廣式”和“川式”的口音,更是成為劇中一大“萌點”,逗得觀眾笑聲連連。王笛談道:“大灣區本就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地方,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匯聚在這里。因為蔣楠楠本身是四川妹子,來到廣東地區很久了,說話就在川普中又帶了一些廣式口音。這其實是熱依扎自己的巧思,最后的效果還挺有趣的。她在細節設計上讓人物一下子豐滿起來。”
林雨申飾演的方遠艦是個不折不扣的“事業腦”,他一心研究智能雙足機器人,執著的性格一度讓身邊人頭疼不已。打破以往“雅痞型男”的人設,林雨申此次的表現也讓人驚喜。王笛說:“方遠艦在劇本里是一位擁有完美工匠精神的理想主義者,這個角色的設定并沒有那么討喜,但是林雨申帶給我們的驚喜之處,在于他賦予了角色一點‘可愛’。比如他求范筱雨幫忙使出渾身解數,得逞后像個孩子一樣歡呼,讓觀眾看到‘偏執狂’方遠艦生活化的一面,更能讓觀眾接受。他在拍戲時一絲不茍,具有一名優秀演員的所有素養,值得大家喜歡。”
群像大戲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演員的付出,王笛表示得益于所有合作的演員,是他們撐起了每一個角色。“孫陽、黃維德、羅嘉良出身于大灣區,他們的加入帶來了更多灣區元素,也讓這部屬于大灣區的劇集更立體、更有信服力。蔣雪鳴、黃米依、安悅溪、飛凡他們都很年輕,但勇于接受演技的挑戰。我時常看到他們在拍戲時會跟前輩交流學習,所以在與前輩們同臺合作中氣場也是一點也不輸。”
打造“灣區三部曲”
早茶、夜宵、海邊涼茶鋪
滿滿的“廣東味道”
“青春之城”不是指某一個特定的城市,編劇從“寫一座城”出發,讓故事根植于大灣區這片熱土。為了還原最真實的灣區生活,劇組先后前往珠海、深圳、中山等城市拍攝,廣東朋友們常能在劇中找到與自己的生活軌跡重合的部分,像是深圳的珠寶博物館、騰訊總部、蛇口港等地,吸引了無數劇迷前去打卡。同時,劇里的夜宵檔、海邊大排檔、廣式早茶點心等,都是廣東獨有的特色,為“廣東味道”圈了一波流量。
聊到劇組在細節設計上,如何體現“廣東元素”時,王笛透露:“涼茶是廣東很有特色的一類飲品,我們設計了一個在海邊的涼茶鋪,智慧穩重的老板潘巖,是夏末的師哥,也是夏末的精神導師。涼茶鋪的名字我們想了很久,最后選擇了‘潘佬觀潮’。‘佬’字是廣東人對資歷深、輩分高、說話頂用的人的表述,有歷經歲月的沉淀感;而‘觀潮’在契合涼茶鋪地理位置的同時,又給這個有煙火氣的地方帶來了一絲意境。待到世事洞明后,觀潮也是觀人生。”這樣的細節在劇中有很多,足見劇組創作時的誠意與用心。
近年來,聚焦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青春之城》的主創團隊,一直致力于從多領域、多維度深挖展現大灣區奮斗面貌的影視作品的可能性。當聊到“灣區三部曲”的創作計劃時,王笛表示:“從去年入圍‘飛天獎’的《灣區兒女》開始,到《青春之城》是我們打造的‘灣區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們深入了解灣區的政策發展,結合時間線中的重大事件進行創作。例如《灣區兒女》反映的是1997香港回歸以來20年的變化,《青春之城》則是黨的十八大至二十大這個區間的時代變遷,三部曲的創作是一個時空遞進的過程,最終組合在一起將是大灣區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全景呈現。”
采寫:南都記者 蔡麗怡 實習生 鄭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