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津北方網訊:本市深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難題。近日,《天津市深入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實施方案》發布,12月15日起施行。該方案明確了長期護理保險的參保范圍、評定管理、護理服務、待遇保障標準等,為重度失能人員及其家庭“減負”。
近日一天的近中午時分,家住紅橋區丁字沽街四段的王大爺,打開桃花源養老院工作人員發來的視頻: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親臉色紅潤,正在護工的照護下吃著午飯……
“父親已年過八十,因腦萎縮癱瘓臥床十多年,一直是我和愛人照料。如今,我們歲數也大了,去年冬天,我抱他起來洗澡時自己扭傷了腰??墒?,我們家經濟條件有限,無力讓老人住養老院或請護工?!蓖醮鬆斦f,本市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解決了他的難題,“我父親經評定屬于重度失能,長護險能為我們每月減輕上千元的經濟負擔。養老院就在我家樓下,護工們有耐心,伙食也不錯,父親住了大半年還胖了,我和愛人也能歇歇,精神壓力大大減輕?!?/p>
按照最新發布的方案,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同步參加長護險,再逐步擴大參保對象范圍。長護險將逐步建立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多渠道籌資機制?;I資以單位和個人繳費為主,單位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0.12%繳費,個人按照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0.12%繳費。試點期間,統一為單位繳費每人每年90元,個人繳費每人每年90元。其中,單位繳費從其繳納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中按月劃出,個人繳費從其繳納的城鎮職工大額醫療救助費中按月劃出。
方案明確,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范診療、失能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通過評定符合重度失能標準的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自作出評定結論次月起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待遇。評定結論有效期不超過2年,到期后應重新申請評定。
該方案還進一步細化了護理服務相關內容。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護理服務、專業護理服務;逐步將輔助器具服務納入服務范圍。服務方式分為機構護理服務和居家護理服務。本市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其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可申請成為定點護理機構。與定點護理機構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的醫師、助理醫師、護士等,納入專業照護人員管理。享受長護險待遇人員自主選定的照護人員,則按規定參加培訓并考核合格后,納入親情照護人員管理。
根據不同護理服務方式,實行差別化待遇保障政策。其中,機構護理服務最高支付限額每人每天70元,由長護險基金支付70%,個人負擔30%。定點護理機構應根據享受長護險待遇人員身體狀況和需求,合理制定護理計劃并提供護理服務。居家護理服務中,由定點護理機構專業照護人員提供全部居家護理服務的,最高支付限額每人每月2100元,由長護險基金支付75%,個人負擔25%;由親情照護人員提供基本生活護理服務的,基本生活護理服務部分按照每月750元標準由長護險基金支付給親情照護人員;在此基礎上還可同時申請定點護理機構專業照護人員提供專業護理服務等。(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