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天津又遭遇大風沙塵天氣,口罩都擋不住人們“吃土”。隨同黑夜降臨津門的黃沙,一早就給上班上學的人們送來了一個黃乎乎的世界。據了解,截至昨日10時,天津實時空氣質量指數為500,除西青區、薊州區外,其他各區實時空氣質量指數均為500,處于嚴重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為PM10,中午前天津市內PM10和PM2.5濃度一直較高。
(相關資料圖)
7時20分
早高峰執勤一小時 身上披著一層黃土
經過一夜的大風呼嘯,7時20分許正是早高峰時段,途經長江道沿線的南豐路公交站處,候車的人們又都穿上了厚外套,戴上了口罩和帽子。大風持續刮著,空氣中夾雜著沙塵,雖然戴著口罩,但還是能聞到一股“土”味。一陣強力的風襲來,站在路邊的市民不禁搖晃著身體,好像一不留神就會被大風吹倒,大家都動作一致地拽緊了領口,轉過身,背對著風口。路上,騎自行車出行的市民受大風沙塵天氣影響更大,順風還好,頂風騎行者縮著脖子、壓低頭、瞇縫著眼睛,使勁兒蹬車前行。
8時許的南京路車流量較大,與萬全道、鞍山道、河北路等交叉路口時而出現車多緩行的情況。記者在南京路與鞍山道交口看到,持續的大風伴著揚沙,讓路口籠罩在濃濃的土黃色中,空氣中的沙塵給人們的視野罩上了一層“磨砂玻璃”。交警和平支隊貴州路大隊副大隊長夏慶祥正在鞍山道路口執勤,他和其他交警以及輔警,不停在路口四面疏導往來車輛,同時引導非機動車、行人按路口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
一陣強風裹挾著沙塵襲來,騎車和步行的人們都背過身、低下頭、閉上眼,卻可以看到交警和輔警迎著風,密切觀察著路口整體通行情況。記者站在路口觀察,地面以及空中漂浮的沙塵,不到10分鐘就讓帽子、口罩覆蓋上了一層黃土,早高峰還沒結束,執勤了一個多小時的交警和輔警們,已經變成了“土人”,深藍色的執勤服上隱約可見一層塵土,不僅如此,眼睛、耳朵里也都被吹進了土。
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暢通,公安交管部門昨日清晨啟動惡劣天氣應急疏導預案,增加路面執勤警力投入,在全市主干道路沿線、重點路口路段及醫院、地鐵樞紐站等周邊設置點位,并加大高速公路、國省道沿線交通管控力度,強化線上和線下巡查管控,第一時間進行精準調度處置各類突發情況,有效應對沙塵天氣對道路交通帶來的影響。10時20分許,當記者來到大光明橋往河東區方向下橋處時,雖然此時早高峰已經結束,但路面執勤警力并沒有撤崗,依舊值守在路面重點路口路段上,為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10時
揚沙天氣戶外作業 吃午飯前得先漱口
昨日清晨,天津各個區域普遍出現了大風、揚沙、浮塵天氣,猛烈的沙塵中,在中冶天工集團東麗區萬新街、新立街城中村改造定向安置經濟適用房項目施工現場,鋼筋工胡建民干了一上午的活兒,他瞇了3次眼,換了兩個口罩,“中午吃飯前都得漱口,要不然嘴里都是沙子”。
10時,記者來到該施工現場,遮天蔽日的沙塵,肆虐著整個大地,空氣中夾雜著濃濃的沙土味,刮起的沙塵彌漫天地,能見度大幅降低。在漫天黃沙中,塔吊及一切高處臨邊攀爬施工已經全面暫停,鋼筋工胡建民和幾名工友頭戴安全帽,正在捆扎鋼筋,“早上進場干到現在,口罩里進了沙子,戴著總感覺嘴里不舒服。”胡建民說。
記者注意到,他身上穿的綠色迷彩服,作業后領口和袖口都有些發黃。在現場采訪了1個多小時,記者的藍色牛仔褲和淺色運動鞋也被“蓋”上了一層細微的黃沙,用舌頭舔一下嘴唇,能嘗到輕微的苦澀和咸味。
為了將場地揚塵控制到最低水平,項目部組織調配灑水車高效作業,同時利用時間差,在黃沙中指揮挖機開展場地硬化施工,揚塵中監督升降梯進行防水卷材敷設,現場鋼筋加工場加緊備料,為項目后續施工創造工作面、提供施工材料,全力沖刺主體全面封頂節點。
12時,到了吃飯的時間,記者和胡建民一起走進食堂,“先漱個口,洗把臉吧,要不然一會兒吃一嘴沙子。”胡建民提醒說。
“即使天氣惡劣,我們也要以更加嚴實的工作態度,全力保障項目在極端天氣下的安全生產,在逆風中與時間賽跑,確保項目如期、優質、高效施工竣工交付。”項目負責人李金重表示,這幾天項目部要切實抓好防風、防沙、防高處墜落等措施落實,緊抓施工生產黃金季節,以“拼”的精神、“實”的干勁、“敢”的擔當,抓安全、保進度,始終保持項目施工生產平穩高效運行,朝著既定生產經營目標奮力沖刺。
據悉,該項目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地庫1座、住宅樓18棟以及相應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改變萬新村地區整體面貌,大幅改善1198戶住戶的居住條件,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強萬新村的發展活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加快地區城鄉一體化進程。
11時
外賣騎手訂單激增 “泥膜”貼臉似兵馬俑
11時開始,外賣員李達的手機就不斷地響起。可能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外賣訂單明顯多了起來,尤其是馬上就到午飯時間了。“對于騎手來說,下雨刮風都是訂單暴增的時候,但今天不僅是風大,跑單滿嘴都是土。”李達特地戴上兩層口罩,再戴好頭盔和眼鏡,但大風夾雜著沙土不斷地打在臉上,眼睛始終瞇成一條縫。
記者發現外賣騎手的工作制服原本是可以防風的,但這樣夾雜著黃沙的大風天,風從衣領、拉鏈、袖口、下擺……所有有縫隙的地方鉆到里面,在路上騎行的騎手就像一個充滿了氣的人形氣球。因為風沙,騎共享單車的人明顯減少,人行道上的路人也都拉緊了衣服,低頭前行,電動車把上的手機屏幕在接受著大風加沙塵的考驗。
記者隨同外賣員體驗了在大風沙塵中接單送外賣的感覺,即使戴著眼鏡也只能瞇著眼睛看路看手機。空氣中彌漫著沙土的味道,細碎的粉塵從口罩的縫隙吹了進來,接觸皮膚的地方比裸露的地方感覺更疼。在路上騎行了十多分鐘,衣服早就被風打透了。上樓給客戶送餐不摘口罩、不摘頭盔,往往是一身汗,混合著臉上的沙塵,但下了樓騎上車再被大風一吹,臉上隱隱的濕泥瞬間就干了,就這樣一濕一干,臉上的“面膜”越來越厚,緊繃的臉瞬間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出土的兵馬俑。
高層樓棟下的大風更是刮得邪乎,迎面而來往往讓行駛到高層寫字樓前的人睜不開眼睛,電動車后面的保溫箱蓋子仿佛隨時會被大風掀起。在不斷的取餐送餐中,一手外賣一手手機,騎手們絲毫不敢怠慢,對他們來說,即使是“吃土”跑單,也比沒有訂單的日子里“吃土”強。(津云新聞編輯鄧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