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年底
在我市303家醫療機構中
(資料圖片)
為群眾就診提供的停車泊位35116個
僅43家三級甲等醫院日均接診量超過50萬人次
這些醫院僅有停車位2萬個
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停車難日漸突出,特別是在我市中心城區各大醫院,更是難上加難。從醫院門口到門診、急診、住院病區,短短百余米,停車問題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醫院停車難是個普遍問題,是引發醫院周邊交通堵塞的癥結,停車難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看病難。2021年,我市把醫院停車設施建設納入市重點項目予以支持和幫扶,完善政策措施,簡化審批流程,推動醫院停車樓盡快落地實施,持續健康運營,形成示范引領。
醫院停車樓項目建設進展如何?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市有關部門、醫院、患者以及有關專家,共同破解這道難題。
不足百米的路,卻“走”了30分鐘
薊州區的劉先生帶父親到中心城區某三甲醫院看病,病還沒看,先體驗了停車難。“老父親80多歲了,腿腳不好,我尋思著讓他少走兩步,想把車開進院里,結果堵在了門口。沒想到不足百米的路,這一排隊,就‘走’了30多分鐘?!?/p>
劉先生的無奈也是很多人的經歷。在我市中心城區不少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停車難成為大家共同的感受。
在某三甲醫院門口,正在排隊停車的市民李先生對記者說:“十分鐘了,紋絲沒動!”看著入院專用車道已經排了將近200多米的車隊,李先生干脆把座椅放倒開始休息,“沒有半個小時,車開不進去,兩個妹妹先帶著老媽進去看病了。”
院內車位有限,患者人數眾多,使得就醫車輛嚴重外溢。
家住和平區眾誠里小區的李女士一大早就生了一肚子悶氣?!靶^門口又堵了,我的車出不去?!笨粗鴥奢v并排停放的轎車把大門堵得嚴嚴實實,她只好帶著孩子出門打車。眾誠里小區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門診樓一路之隔,由于醫院內停車位有限,小區門口就成了一些患者的免費停車場。居民們多次設立“禁止停車”的牌子,仍擋不住有人把車停在門口?!半y!總共巴掌大的地方,小區居民上班、上學、出門辦事想開車出來很費勁。萬一再發生緊急情況,消防車、救護車根本進不來?!北娬\里小區保安對記者說。
與某三甲醫院直線距離200米的某酒店負責人也頗為無奈?!巴\噲鲇幸话氲能?,都是到醫院看病的患者停的,我們自己的客人都沒地方停車了?!?/p>
連日來的走訪,記者發現,中心城區大型醫院無一例外,每家醫院停車都是個不小的難題。據記者觀察,每天的交通高峰時段也是醫院門診人流最集中的時候,各大醫院周邊車輛呈洪峰式匯聚。周一到周五,上午9時以后,醫院內停車場基本滿負荷運轉,出一輛車才能進一輛車。高峰時段,院外等候時間一般在十幾分鐘到半小時左右不等,有的甚至更長。院內停車排長隊,院外道路也是擁堵不堪,周邊停車場車滿為患。記者連續一周在上午9時左右打開手機地圖,發現大部分三甲醫院周邊道路仍是擁堵熱點路段。
一些在排隊等候停車的患者家屬不禁感嘆:“停車比看病還難”。
車多位少,看病停車成為普遍難題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在2020年公布了“全國十大最堵三甲醫院”排名,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高峰期平均排隊時長達到36.1分鐘。
近年來,總醫院推出了互聯網醫院、預約就診等措施,不斷優化就診流程、強化停車管理,但院內停車依然是個難題。
據了解,總醫院始建于1946年,坐落于和平區鞍山道,目前使用的門診樓于1998年竣工,每天可接待3500名患者就醫。作為我市最大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目前每天實際接診量已突破萬人次,能夠為患者提供的車位卻只有數百個。供求之間巨大的落差,使得醫院停車位一位難求。
總醫院的情況并非個例,作為優質醫療資源較為集中的城市,我市中心城區各大醫院門診量普遍巨大,很多患者來自遠郊或外地,車多位少,是各大醫院停車面臨的共同問題。
天津市腫瘤醫院高峰時日接診量達到1.2萬人次,平峰也接近萬人,但醫院能夠提供給患者的停車位只有400余個。
“醫院停車難,客觀上的癥結之一是配套建設的停車場車位供給不足。”我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大部分三甲醫院地處中心城區,坐落在寸土寸金、人口密集的繁華地段,再加上周邊多是老舊小區,道路比較狹窄,經過多次提升改造,有些醫院院內可供調劑的空間已十分有限,增加停車設施不亞于“螺螄殼里做道場”。
總醫院多次在院內選址,最終選到一塊不大的地方可以建設停車樓。目前正在進行方案設計,預計可新增100多個停車位。
“我們多次在院內進行踏勘評估,由于種種原因,認為目前不適合建設停車樓?!笔心[瘤醫院保衛處負責人說,醫院已經與市公交集團對接,決定在院外某地塊建設一座停車樓,目前正在走相關審批手續,在完成各項手續后可擇期開工。
有數字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在我市303家醫療機構中,為群眾就診提供的停車泊位是35116個,與實際需求相比嚴重不足。僅43家三級甲等醫院日均接診量就超過了50萬人次,而這些醫院僅有停車位2萬個。在“僧多粥少”的現實背景下,停車位成為稀缺資源。
停車樓拔地而起,盡力緩解停車難
在城市路網體系中,醫院是重要的交通節點,其交通狀況不僅影響百姓求醫問藥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城市交通全局,一處梗阻有可能導致全線擁堵。
破解醫院停車難,就是解決看病難,就是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從2021年開始,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市教委、市城市管理委、市衛生健康委,主動上門對15家醫院進行實地調研服務,并到南方一些城市學習取經,啟動建設醫院停車設施,盡最大努力緩解醫院停車難。項目采取政府推動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存量改造與增量高標準建設相結合的方式,誰主管誰負責、誰投資誰運營、先試點后推廣。
據悉,首批示范試點單位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新址)和南開醫院。今年在首批4家試點的基礎上,又新增5家三級醫院新建停車樓,分別是中醫一附院、黃河醫院、泰達心血管醫院、醫大二院、中心婦產醫院。
據了解,目前南開醫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新址)按計劃完成了停車樓建設。南開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院高智能化機械立體停車設施主體已經建成,預計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屆時可以提供520個停車位。該立體停車設施總共6層,合理規劃了地面車位及車流動線,為進一步改善停車環境、優化車位使用率,平均取車時間90秒/車,采用AGV激光導航無線智能機器人停車搬運系統,成為國內先進的智能化停車設施。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新址)停車設施于今年初正式投入運營,總共提供車位2236個,分上下兩個部分,地下設三層,車位2057個,地上共有車位179個,目前可充分滿足就診患者停車需求。
按計劃,9家醫院停車樓全部建成后,醫院車位不足的問題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有利于疏解醫院周邊道路交通擁堵狀況。并且通過大數據技術應用,使醫院停車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臨時泊車效率提高。此外,醫院停車樓項目將有利于激發社會資本活力,拉動投資增長。
相關部門負責人認為,為確保可持續發展,對由社會資本已投資運營的停車樓應考慮進行相應的價格調整。目前我市醫院大多為地上平面停車場,收費標準是白天一小時2元、晚間一小時0.5元,而停車樓投資成本動輒上億元,如果再按照現有價格收費不利于停車樓良性運轉。
專家建議
如何系統解決
醫院內外擁堵
“醫院停車難雖然發生在距離門診樓的‘最后100米’,但并不僅僅是醫院一家的事兒?!碧旖蛏缈圃荷鐣芯繂T周建高長期關注城市交通擁堵的治理,特別是近年來對醫院等重要節點交通狀況有著深入研究,他認為,要改變醫院停車難現狀,增建停車設施是個解決辦法,但要徹底解決,則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
周建高說,醫院停車難是個全國性問題,表面上看是醫療機構停車位供給不足,實際上更深層次則是醫療資源的布局不合理?!安∪俗分鴮<遗?,專家在哪出診,病人就去哪看病?!敝芙ǜ哒f,三甲醫院醫療水平高、實力雄厚,集中了絕大部分的專家,所以造成了大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持續扎堆兒,從而加劇了醫院停車難的狀況。因此,解決醫院停車難,首先要做好醫療資源的地區平衡。近年來,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我市加大力度促進醫療資源均衡發展,天津市胸科醫院、環湖醫院、兒童醫院、第一中心醫院等三甲醫院都在中心城區之外建院,填補了地區醫療空白,使原有院區交通狀況得以改善。
周建高提出,在搭建好三甲醫院空間布局均衡大框架的同時,還要提升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提振廣大患者對于基層醫院的信心。如果一些小病能夠在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解決,那么大醫院的患者就會相對減少,從而在源頭上減少大醫院交通擁堵和停車難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就是我們的醫院單體規模過大,醫院周邊交通以及停車問題難以得到很好解決?!敝芙ǜ哒f,醫院規模過大,就醫人群大量集中,醫院沒有足夠的空間建設停車設施,使得醫院周邊道路不堪重負。如果把醫院單體規模適當縮小,同時合理增加醫院數量,將會使醫院內停車以及院外交通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周建高專門對比研究了天津和日本東京兩座城市醫療機構規模和空間分布對交通的影響。日本最大的醫院建在東京下轄千葉市的一個小鎮上,擁有病床989張。東京最大的市級醫院擁有床位數562張。我市最大的醫院建在中心城區,擁有病床位2468張,是日本最大醫院的2.5倍、東京最大市級醫院的4.4倍。從病床數量體現的醫療機構單體規模看,天津全市醫院單體平均規模是東京的2.3倍。
醫院單體規模過大,那么醫院數量如何呢?2011年整個東京都總人口1300萬,天津2017年常住人口為1500萬。按常住人口計算,對方平均每個病院服務2萬人,病院、齒科診所、一般診所等各類醫療機構合計,平均每個機構服務548人。天津共有各級醫院426個,每個醫院服務27000人,平均每個衛生機構服務2800人,這兩項數據分別是對方的1.34倍和5.13倍。
東京都行政區域面約1400平方公里,各類衛生醫療機構共23000多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醫療機構17個。天津有各類衛生事業機構5000多個,在行政區域中平均每平方公里0.47個,市內六區醫療機構平均密度為8.35個/平方公里,郊區密度為0.41個/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我市醫院平均單體規模過大,整體密度較為稀疏,郊區與市區相比,又存在著分布數量的不均衡。”周建高說,這樣一種客觀狀況,導致醫院過度聚集于中心城區,形成了巨型高密集團塊,這是導致停車難、交通擁堵的重要根源。
周建高提議,治理醫院內外擁堵需要多方發力,就醫者多利用出租車等公共交通資源,行政管理部分應限制高等級醫院的單體規模,合理規劃“車”與“位”的配比,即使是知名醫院,也不宜把過多人員、設備、病床設置在單一院區;分散分布大醫院,不必把大醫院設置在市區,隨著交通網絡的加密完善,可以把醫療資源設置在中小城鎮,通過分級診療制度,使小病在社區得到治療,少數的疑難病癥以及大病才去大醫院,分流就醫量;增加醫療機構數量并且在空間上分散布置,鼓勵社會力量興辦中小型診所,使每個醫院的就診人數降下來,遏制高密度團塊交通的形成。(津云新聞編輯鄧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