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電動車最大的優勢就是購買和使用便宜。脫離了這兩個要素,這種車型很難有太好的發展。”日前,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常務會長、新能源汽車委員會會長李金勇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暢談了他對微型電動車市場發展前景的判斷。
購買和使用便宜
是微型電動車打開市場的兩大支撐
李金勇表示,當前微型電動車增速放緩的根本原因是購買成本上漲。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芯片供應緊張等因素導致的微型電動車價格上漲,是造成微型電動車銷量增速放緩的根本原因。
在電池原材料上漲推動下,目前,磷酸鐵鋰單價已經由2020年的700元/千瓦時,上漲到了1000元/千瓦時;三元電池則上漲到了1200-1300元/千瓦時。這對微型電動車帶來非常大的成本上漲,使得相關車型不得不提升售價。“續駛里程400公里的小螞蟻,售價已經達到9萬元,這一價格已經接近很多自主品牌SUV車型的售價,太高了。”李金勇認為,30萬元以上電動汽車,要消化單車幾千元的成本上漲,并不困難,也因此,目前,這一市場的銷量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而售價在3萬元-7萬元的電動汽車要想消化3000元-6000元的成本上漲,很困難,尤其是在目標客戶對性價比非常敏感的情況下,微型電動車漲價導致客戶流失、銷量下降是必然。
在李金勇看來,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低,是微型電動車之所以能占領市場的根本原因,一旦失去這兩大優勢,其很難有更好的市場發展。“3萬元-7萬元的消費區間,消費者對車輛的性價比非常關注,這也是微型電動車過去一段時間快速打開市場的根本原因。”李金勇表示,2021年,售價區間在3.28萬元-3.88萬元的五菱宏光MINIEV創造了42萬輛的銷量奇跡,續駛里程大多是170公里左右。正是依靠了其性價比低的優勢,今年價格上漲后,銷量難免受到影響。
目前,市場上續駛里程在300km-400km的車型,扣除補貼后,其終端售價甚至和200公里的車型相當。但兩者相差8-10度電,因此給車企帶來1萬元左右的成本增加,綜合比較下來,車企更愿意生產300公里續駛里程的車型,這也就讓續駛里程不到200公里的車型銷售受到很大影響,進而讓微型電動車整體遭遇了銷量瓶頸。“今年,五菱宏光MINIEV可能連20萬輛的銷量都很難完成。”李金勇判斷。
購買成本低之外,使用成本低是微型電動車能快速打開市場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當油價邁進十元之后,這種使用成本優勢更加凸顯。李金勇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輛普通燃油車,百公里油耗8升左右,按一年行駛2萬公里計算,其燃油費用為1.6萬元左右;全年4次保養的費用是2000元,保險是5000元。一年下來,使用成本是2.3萬元。而一輛微型電動車同樣以一年行駛2萬公里計算,百公里耗電量是13度左右,需要電費1300元(微型電動車大多用戶可以家庭充電);一年一次保養需要300元,保險費用6000元左右。一年的使用成本是0.76萬元。兩者相差1.54萬元。5年使用下來,不考慮二手車的因素,微型電動車可以節省7.7萬元,相當于一輛新車的價格。“較低的使用成本是消費者購買微型電動車的一大重要因素。這種車型更適合作為家庭的第二輛車,日常生活代步使用,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李金勇表示,綜合考慮購買和使用成本低、市場需求等因素,微型電動車有廣闊的市場。
補貼退出、電池價格回歸理性
是微型電動車市場恢復常態的前提
“微型電動車有非常廣闊的市場需求,尤其在燃油車價格不斷上漲,且未來不太可能會下降的情況下,微型電動車使用成本低的優勢巨大。”回顧QQ、奔奔等3萬元區間的燃油車紅遍大江南北的時代,同樣的微型汽車,也是價格在3萬元區間才有市場。如今,微型電動車已經遠遠超出3萬元這一區間,自然也就難以在銷量上有更大的增長。李金勇甚至判斷,未來,在10萬元-20萬元區間,電動車更有可能取代燃油車,占比有望達到50%左右。“個人判斷,A00要想恢復到正常的市場狀態需要滿足補貼完全退出和電池成本回歸理性兩個條件。”李金勇表示,當補貼完全退出后,A00級產品的續駛里程也會更理性,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確定車輛的里程。
李金勇還表示,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而燃油車占有率不再那么高,充電難、加油方便的使用情況可能也會發生改變。“加油的人少了,加油站就會變少;充電的人多了,充電樁(樁)變多,充電便利性就會不斷提升。”李金勇表示,在使用端,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也會發生顛覆性變化。
從日韓歐等國際市場看,成熟的汽車市場,微型電動車普遍具有很高的市場需求。“停車便利,經濟、小巧、時尚的電動車會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李金勇認為,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未來也會有更多消費者選擇微型電動車代步。同時,中國幾千萬輛的電動自行車,在消費升級過程中,也會為微型電動車帶來更高的市場潛力。
“微型電動車并不LOW。”在李金勇看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小巧、時尚、環保的微型電動車正在成為一種新出行風尚,這種車型并不就代表技術水平低,不能完成向上突破。“自動泊車等智能化功能裝載在微型電動車上了,車型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也在不斷提升。”李金勇認為,微型電動車也可以完成品牌向上、品質升級。但他同時表示,微型電動車的主流消費目標市場,仍在3萬元-7萬元價格區間,更高的價格只能滿足小眾需求。(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