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淮汽車集裝箱半掛牽引車批量交付給中通越南公司,這是根據雙方簽訂的購買100輛商用車的合同分期交付的一部分。
“此次交付的半掛牽引車為中通越南公司專屬定制版本車,服務于中通越南公司由河內至胡志明市往返干線運輸,裝載體積高達105立方米,能夠提高單次運輸承載量,保證運輸效益最大化。”江淮汽車越南營銷代理公司業務經理韋先生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自2019年雙方確定戰略合作關系以來,江汽集團已向中通越南公司提供了多種運輸車輛,車型涵蓋從1.9噸至32噸,運輸場景包含干線運輸、分撥中心集散、終端網點收發等。
商用車出口增長 乘用車嶄露頭角
據悉,江淮汽車是較早進入越南市場的中國汽車品牌,自從于越南成立中越合資公司以來,已深耕越南市場10余年,目前在售車型包括轎卡、輕卡、重卡等。
越南統計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越南從中國進口汽車2.27萬輛,同比增長207%,進口金額達到8.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越南海關總局的數據也顯示,越南從中國進口的汽車主要是9座以上的汽車和專用車。中國乘用車基本上由越南民營企業進口,數量有限,但在越南的反響良好。例如,紅旗H9、上汽名爵5、北京X7等車型開始逐漸出現在越南消費者視野中。
而奇瑞也有意重新進軍越南乘用車市場。據披露,奇瑞OMODA 5國際版、瑞虎3X Plus和艾瑞澤6等車型已在越南注冊,這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這些車型有可能在越南市場逐步落地。
“印象中,2009年奇瑞就與越南和平汽車公司合作,在越南組裝過奇瑞QQ3,當時售價為9900美元(約合人民幣6.6萬元)。一年后,又推出了一款號稱Riich M1高級轎車,售價2.88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8.2萬元),但后來就看不到了。”江小勇說,前些年很多中國汽車品牌對越南市場缺乏深入了解,也沒有專門開發車型,再加上營銷方面乏善可陳。因此,中國汽車進入越南市場的乘用車極少,大客車和卡車要多一點。
“按照計劃,我們目前正在為進入越南市場開展前期市場布局,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在越南市場推出新車。”奇瑞汽車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少東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開拓越南市場是奇瑞的既定計劃,目前公司正在越南進行深度市場調研和品牌建設,并提供部分新車讓當地用戶試駕,以收集反饋意見。“如果將來產品在越南落地,還是要在當地設立自有或合資組裝工廠。”朱少東說,因為目前越南進口汽車零部件免稅,而整車進口關稅高達70%~80%,絕大多數進入越南的外資車企都采用了CKD(全散件組裝)模式在越南組裝汽車。
風險與挑戰不少 以質量和服務制勝
“由于當地氣候導致汽車經常要涉水,因此越南消費者購車對于汽車的質量、防水和耐用性比較挑剔,而買得起汽車的消費群體最在意的并不是價格。”江小勇說,與一直在越南市場經營數十年的日韓車企相比,中國汽車還需要用時間拿出實力來征服越南消費者。在越南車市,日系車和韓系車累計銷量占比超過2/3。而在越南的整車代理商和經銷商中,中國企業的展廳與售后服務也比較薄弱,這方面需要加強。
江小勇認為,中國車企要進軍越南,需要注意以下經驗和教訓:一是日本、韓國車企較早進入越南市場,競爭不易。而且,其針對越南市場的實際需求開發或改進車型,如針對越南雨季道路容易積水的問題,增高底盤和強化密封防水設計,這些經驗值得借鑒;二是中國品牌乘用車前些年主要以合資品牌國內銷售為主,近幾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崛起較快,但仍然缺少針對越南市場專門設計的乘用車;三是此前進軍越南市場的少數中國車企希望靠打“價格戰”求生存,但結果卻事與愿違。
“盡管會面臨許多風險和挑戰,但中國汽車在越南市場還是有一定機遇。”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RCEP)落地,作為成員國,越南也會逐步降低整車進口的關稅稅率。而且,隨著越南經濟不斷發展,消費水平有望持續提升,市場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值得中國車企去布局,但他們一定要避免之前的一些失誤,應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去開拓越南市場。(記者:趙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