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和上海市等地散發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較大沖擊,多項經濟指標運行轉弱。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高位運行,4月最高觸及6.1%,高于5.5%的目標值。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經濟低迷時,消費者會優先減少成長性商品消費,汽車作為可選消費品銷量明顯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5個月,我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其中汽車類商品零售額累計值為16594.3億元,同比降幅高達9.9%,致使汽車產業發展受到較大沖擊。1~5月汽車總銷量955萬輛,同比下滑12.49%,商用車市場同比超50%的大幅下跌更是遠超行業預期。
為穩住汽車消費,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系列促消費政策
5月31日,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再次明確提出穩定增加汽車消費,涉及放寬限購、取消二手車限遷、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等措施。同一天,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明確了減稅政策細則: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工信部也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通知,正式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在國家促消費政策引導下,多地政府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將對穩定汽車消費發揮積極作用。歸納來看,刺激汽車消費政策主要有四類。一是限購城市新增部分乘用車指標。比如上海市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深圳市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二是購置補貼。比如上海市對更新純電動汽車給予1萬元/輛的購置補貼,深圳市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1萬元/輛的補貼,湖北省對報廢舊車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8000元/輛、購買燃油汽車的補貼3000元/輛;三是發放汽車消費券。比如山東省內購置新能源乘用車給每車發放3000~6000元消費券,購置燃油乘用車則每車發放2000~5000元消費券,北京市、天津市、福州市等多地也發放了一定數量的汽車消費券;四是改善汽車使用環境。重慶市等多地提出加強充換電、新型儲能、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便利性。
上半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呈現多個亮點
一是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繼續回升。在比亞迪、長安汽車等自主企業的強勁帶動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前5個月市場份額已經接近50%,充分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
二是乘用車市場高端化發展趨勢明顯。入門價高于30萬元的高端車市場份額已接近12%,其中SUV更是逆勢增長,同比增長3.8%。隨著更多新產品的量產上市,高端SUV產品市場表現仍將領跑整體市場。
三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走強。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200.3萬輛,同比增長1.1倍,市場滲透率達到20.96%,較2021年同期滲透率明顯提升。根據中汽信科研究,新能源汽車啞鈴型結構市場開始被打破,緊湊型汽車的份額開始提升,產品逐步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同時,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也在穩步提升,今年前5個月銷量達到41.6萬輛,同比增長1.7倍,在新能源汽車中占比超過20.8%,已超過2020年全年銷量,表現出了較強的產品生命力。
四是智能網聯汽車進入關鍵發力期。國家層面通過政策和標準的密集發布,對車聯網網絡安全技術應用、數據安全和軟件在線升級等重點領域進行了規范與部署。車企加大研發力度,尤其是自主品牌智能網聯新車型、新產品層出不窮,帶動市場端L2級智能網聯汽車平均滲透率突破30%。智能駕駛領域,單車多感知融合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輔助駕駛競爭賽道由高速公路轉至城市道路;智能座艙領域,以人臉、指紋、手勢和虹膜識別為代表的特色人機交互方式逐步搭載于高端車型,HUD則成為車機導航、預警等功能直觀展現的絕佳載體。
五是車聯網示范運營步伐加快。天津、成都等多地政府發布道路測試與管理辦法,C-V2X模塊迎來前裝上車熱潮,車企前裝V2X設備為后續高階自動駕駛系統做好充分冗余。
下半年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前瞻
1.政策端:促汽車消費政策仍將保持較高強度
今年6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大汽車消費支持的政策。會議指出,通過系列政策改善汽車使用環境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一是活躍二手車市場,促進汽車更新消費。對小型非營運二手車,8月1日起全面取消遷入限制,10月1日起轉移登記實行單獨簽注、核發臨時號牌;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車購稅應主要用于公路建設,考慮當前實際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延期問題;三是完善平行進口政策,支持停車場建設。政策實施預測今年增加汽車及相關消費大約2000億元。
2.市場端:汽車消費快速恢復并呈現四大新特點
一是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銷量恢復增長。新一輪購置稅優惠政策將排量限值提高到2.0升,產品覆蓋維度更廣,將極大刺激傳統燃油車市場,乘用車消費將加速復蘇。
二是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增長的關鍵。受國際政治環境動蕩及疫情波動等因素影響,預計2022年國內92號汽油價格將在8.5~9.5元/升高位震蕩,燃油車使用成本大幅增加,成為油電轉化的重要推手;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以獎代補”政策落地下高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批準5個示范城市群,預計全年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將超5000輛,創下歷史新高。
三是二手車銷量有望創新高。國家進一步破除二手車流通壁壘,二手車市場規模快速擴張,預計今年將突破2000萬輛。
四是汽車出口成為化解國內汽車產能的重要途徑。我國汽車企業數量眾多,存在結構性產能過剩情況,企業應重視海外市場發展,更大力度實施“走出去”戰略。今年5月,我國汽車出口創月度新高,達到24.5萬輛,同比增長62.3%,我國汽車出口量占國內汽車產量的比例已經達到12.7%,發展海外市場是化解國內產能過剩的重要舉措。
3.產品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快速迭代
隨著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加大產品迭代向消費端轉移成本壓力,產品多樣化供給將成為今年下半年拉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增幅將明顯高于純電動汽車,全年銷量有望超過120萬輛;自主和合資品牌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產品,緊湊級車型將實現對傳統車的大規模替代。隨著城市補能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接受度提升,非限購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預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總體銷量將達到550萬輛左右。
今年下半年,車企將逐步布局L3級別智能網聯車型的量產。“單車智能+網聯賦能”成為智能網聯主流發展趨勢,部分車路協同輔助駕駛場景將實現示范與量產應用,進一步加快車路協同發展進程。以前端物流配送為代表的功能型無人車示范規模與運行范圍將逐步擴大,有望成為高等級自動駕駛商業模式落地的主要場景。隨著智能駕駛等級和高端自主品牌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以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為代表的激光雷達等高感知傳感器產業迎來高速發展。同時,頭部企業加速布局4D毫米波雷達,有望借助低成本優勢,成為激光雷達的短期替代方案。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布式向集中式逐步演變,孕育大算力域控制器芯片應用需求,多款單芯片超過100TOPS算力產品將進入量產前裝應用。平臺化、電動化、模塊化的智能底盤搭載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智能底盤線控技術和結構一體化賦能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多模交互技術成為主流,座艙功能集成化趨勢更為明顯。汽車向“第三生活空間”轉變,“人-車-家”智能座艙全場景將更受消費者青睞,交互革命下AR-HUD有望成為全新交互入口。
4.新業態:新零售商業模式快速發展
在“新四化”轉型和新興科技的沖擊下,車企的銷售理念從“以產品、渠道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下半年,新零售業務模式將加速涌現,并給傳統銷售模式帶來沖擊。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率先意識到直銷模式更有助于洞察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和培養客戶品牌忠誠度。傳統整車企業也開始尋求傳統銷售模式同新零售模式協同發展、深度融合、穩步推進。
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穩消費政策推動下,我國汽車使用環境持續改善,汽車市場發展的積極因素持續增多,下半年汽車銷量恢復性增長將是主基調,以“內需+出口”驅動的汽車市場雙循環正在加速形成。但也應看到,當前我國汽車產業變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行業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問題,比如以芯片為代表的產業鏈安全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新能源汽車有銷量沒利潤的問題仍然存在。汽車企業應深入研判外部環境,以更大決心擁抱變革,以提升用戶體驗為抓手構建產品力和品牌力,在智能電動化變革趨勢中贏得先機。(作者 王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