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國新辦舉行2022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發布會。會議透露,2022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滲透率為21.6%。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有專家預測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規模將達到550萬輛,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5%以上水平。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愈加火爆,汽車后市場企業也蠢蠢欲動。那么新能源汽車后市場的爆發點是否即將來臨,售后企業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動力電池健康程度評估極其重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王都表示,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新物種,售后市場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可參考的服務規范。目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正在起草《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規范》,《規范》最大特點是要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比如電池、芯片的生產廠家和型號、廠家從消費者安全角度對車輛做出的調整、檢測時是否要告知動力電池的衰減程度、電池安全風險如何告知、如何描述、如何預防,這些都需要行業達成共識。
另外,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相對燃油車大幅減少,零部件集成度越來越高。例如,特斯拉全鋁車身降低了成本,減輕了重量,但是維修成本卻提升了,隨之保費可能提升,加重了消費者和保險公司維修理賠的負擔。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最大的區別是核心零部件的改變,控制系統和動力來源發生了巨大變化。電池是否完全能夠替代內燃機,不僅要看其性能,還要看安全性,在設計端就要想辦法杜絕隱患。因為涉及到財產安全,更涉及到人員安全,電動汽車在電池監控、檢查,正常保養方面的重要性甚至超過燃油車。以往汽車主機廠負責全權負責電池檢測、維護、回收,但隨著交付量不斷增長,產業需要專業化分工,廠家可以考慮通過經銷商伙伴或者合作服務商為車輛提供終端服務。
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同比上升32%,平均每天7起。新能源汽車起火原因主要可歸為5點:包括電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溫天氣、電池熱失控、高負荷等。另一大誘因則為外部碰撞起火。因此對電池進行檢測和健康評估非常必要,要防患于未然。據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與清華大學電池安全實驗室、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動力電池健康程度評估項目,通過第三方技術對動力電池進行檢測。工作人員經過用戶授權許可后,設備與車輛連接進行檢測獲取電池相關數據,并上傳至云端處理器,通過平臺核心算法模型最終生成動力電池健康度檢測報告,檢測結果精準度高;并覆蓋主流車型。“衛藍e站新能源汽車智慧服務平臺”本月底會將落地,接受車主送車檢測。
獨立維保企業拿授權的難度提升了
2019年華勝汽車就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業務,陸續與蔚來、小鵬、威馬等新能源汽車企業簽約。華勝汽車服務連鎖執行董事周因因透露,2019年華勝新能源汽車業務產值只有1000萬元,2021年上升到了2億元。隨著新能源汽車交付量增長迅猛,當保有量進入800萬輛以后,售后市場也迎來了快速增長期。
以往傳統燃油車售后業務是以4S店為主導的,造車新勢力出現之后面向后市場開放授權,不過廠家對全功能店的硬件、軟件水平同樣做出了較高的要求,維修企業需要擁有一定規模和項目服務能力,綜合能力基本要達到與4S店相當。廠家對人員配置、技術水平也都有比較細致的要求。所以作為社區店,想切入新能源業務,最有可能拿到的是洗美授權。
由于新能源汽車廠家為車輛提供質保時間相對燃油車更長,車輛智能化水平更高,可以在后臺發現車輛問題,并主動召回,客戶與廠家的鏈接更直接,所以廠家對零部件的控制更強。所以華勝還沒有涉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她認為能否經營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需要考量不同品牌車輛保有量和車齡情況。
華勝新能源業務采用了2B和2C兩種模式開展。2B業務主要是面向共享出行用戶,出行公司擁有大量的中低端電動車型,華勝通過與出行公司達成合作,獲得了批量維修保養客戶。2C業務主要是面向高端私人用戶,這種門店也需要廠家授權,門店形式可以是全功能門店,也可能會將功能進行拆分,提供專項服務。目前華勝已經與20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達成了合作,其中一些門店是一個店拿到了多個品牌授權。
周因因坦言,在新勢力開放售后授權初期,獨立維保企業拿到了比較多的授權,不過去年以來有大量4S店開始競爭授權,獨立渠道拿到授權越來越難。在保有量增長以后,廠家也開始要求門店專營單一品牌。地段好、場地好、有合規意識的門店和投資人可以通過與華勝建立合作,通過華勝拿到授權導入新能源品牌售后。在門店運營方面,華勝還可以幫助合作門店營銷客戶,理解廠家返利政策,理順業務流程。
入局新能源售后需具備三項能力
新能源汽車如今在汽車市場中風光無兩,但是在德師傅汽車服務連鎖創始人張久鵬看來,綜合廠家商務政策、整體保有量和技術迭代等因素考量,新能源汽車售后還沒達到最佳爆發時期。“大家可以關注新能源售后,但不建議將資源完全投入。從銷售端傳導到售后端需要時間。德師傅是多家品牌首批運營商,深感新能源售后各方面基礎設施需要更深入培育。”他說。
張久鵬直言,目前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沒有達到顛覆程度的市場格局,提出顛覆的企業都沒有成功。市場的發展存在機會,能否把握機會則與企業投資人和負責人團隊能力相匹配。新能源汽車配件數量大幅降低,配件供應鏈體系會重塑,如何調整改善供應體系值得深思。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還未達到一定程度,同時廠家對供應鏈把控又很嚴的階段,后市場企業入局還太早。對于單品類配件企業可以嘗試切入,但務必要挑選正規品牌優質配件,不要重蹈燃油車的覆轍。另外還可以考慮是否與保險公司合作,嘗試新模式。汽車將變為智能工具和社交工具,后市場企業的技術能否與之配套,如何升級轉型等問題均需要行業持續探討,找出路徑。
德師傅在與新能源汽車品牌合作中,會按照廠家要求完成配件庫存,進行人員儲備,并對接技術。除了對接鈑噴等常規業務,德師傅還會與不同廠家進行資源互通,開展特色服務。德師傅與新勢力廠家一同開展了新模式探索,同時也參與到行業標準的研究和建立。
對于有意愿開展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的獨立維保企業,張久鵬建議要先考慮團隊成員是否具備新能源汽車基礎知識,是否有配套設施儲備,在暫時最好盈利點的時間點沒有到來之時,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儲備,順利渡過靜默期。(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