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不斷的疫情影響下,今年上半年我國車市出現較大波動。盡管如此,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于6月再創產銷量新高,同比均增長1.3倍,市場占有率達23.8%。不過,在新能源汽車備受青睞的同時,新能源車主們的吐嘈聲也甚囂塵上。“電動汽車的大天窗曬死人”、“冬天怕冷,夏天怕熱,果然是‘電動爹’”……捱過了狂掉電的寒冬,車主們終究沒躲過暴曬的夏季。
為考察當前新能源汽車夏季表現,7月25日,懂車帝聯合《中國汽車報》發布了《2022新能源汽車夏季續航測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分赋觯M管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會受到高溫影響,但不少新能源汽車在夏季高溫環境下實際續航里程可超400公里。
新能源不懼酷暑“烤”驗
為方便用戶了解高溫場景下新能源汽車的真實用車情況,本次新能源汽車夏季測試選擇了素有“火洲”之稱的新疆吐魯番,圍繞近50℃極限高溫條件下基礎性能、日常用車以及智能系統三大場景展開測試。據了解,本次測試涵蓋了40余款新能源車型,其中純電車型31款、混動車型10款。為全方位考察各品牌車型的真實使用情況,測試共開展了續航、充電、空調、高溫甲醛、紅紫外線隔絕、極速測試、輔助駕駛表現等20余個專項測試。
根據《報告》,高溫對新能源汽車續航影響較大。根據懂車帝歷史測試成績,新能源汽車常規天氣續航達成率為74%。而此次測試結果顯示,受高溫影響,31款純電動車的整體續航達成率為66%,對比日常用車整體能耗提升8%。不過,在高溫條件下,90%以上的車輛充電功率均無明顯變化,高溫對充電幾乎沒有影響。“夏測整體續航率較冬測高,表明高溫對于動力電池的負面影響更小,這對廣大亞寒帶以南地區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分會秘書長章弘稱。
除卻對續航的影響,酷愛“天幕玻璃”設計的新能源車型給車主們帶來“抬頭望見星空”的浪漫體驗的同時,也讓不少車主擔心夏天過曬、難防紫外線等問題。本次測試結果表明,全車平均紫外線隔絕率超90%的車型占本次測試車型的50%。其中,所有帶天窗、天幕車型的車頂玻璃紫外線隔絕率均在90%以上,所有測試車型前擋風玻璃對紫外線的隔絕率也均超90%。因此,車主無需擔心車頂陽光直射會曬傷駕乘人員。
在隔絕紫外線的同時,車頂天窗究竟能否為車主擋住滾滾熱浪呢?一位電動汽車車主無奈表示:“現在新能源車的全景玻璃太曬了,一進去就是60度烤箱。”《報告》也指出,盡管大天窗可以防曬,但卻不一定能夠起到很好地隔熱效果。
此外,相較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空調系統不僅要實現制冷/制熱功能,還要兼顧系統能耗。因此,空調系統表現也是新能源車主們頗為關心的一大問題。《報告》顯示,在經過暴曬后,40多款車有26款經過暴曬后,能在30分鐘以內降溫至30℃。合資新能源車空調表現優秀,空調制冷榜Top5中有3款出自BBA。但混動車輛空調更容易出現故障,其空調受高溫影響功率需求增大,低電量狀態下制冷容易出現問題。
競爭力提升 合資品牌“加速追趕”
本次夏測中,自主品牌在穩定性和極限性能上表現突出。從絕對續航里程來看,排名前五的車型中有三款為自主品牌車型;在續航穩定性上,國產新能源汽車也更勝一籌。在極速測試中,自主品牌車型普遍達到200km/h,而部分合資品牌車型僅達160km/h。不過,隨著主流合資品牌近兩年在電動化轉型上日漸發力,合資品牌新能源車的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秷蟾妗分赋?,測試車型中續航達成率排名前五的車型中有4款均為合資品牌車型。
章弘表示,盡管錯過了轉型節奏,但決心轉型后的合資品牌必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變量。他指出,以寶馬、奔馳、奧迪、大眾、沃爾沃等車企為代表的合資品牌,身揣積淀百年的研發技術和制造經驗,更是擁有不少汽車研發與制造人才,這些都將為合資品牌新能源發展賦能。“歐盟此前已決意在2035年禁售燃油車,各大車企也紛紛做出響應。而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因此,合資品牌們一定會不遺余力地提升自身電動化競爭力,在中國市場推出高水準的新能源車型。”他說。
同樣地,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院長張翔看來,合資品牌無論是在技術積累還是采購能力、供應鏈建設上都更加成熟,隨著這些品牌新能源發展步入正軌,它們將發揮出比自主品牌更強大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因此,合資品牌想要扭轉在新能源賽道上的被動局面,不無可能。張翔強調,自主品牌若想保持住先發優勢,必須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加速新車型迭代。
不過,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曾指出,汽車產業變革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則要以智能化決勝負。想要在產業變革中翻身的合資品牌們,不得不面對智能化能力不足的慘淡現實。根據J.D.Power此前調查,智能化體驗對于中國消費者購車決策影響占據了14%權重,可見消費者對于汽車智能化配置的需求不斷高漲。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與智能化產品水平相對較高的自主品牌不同,合資品牌對中國消費者的智能化需求理解尚不到位,智能化上的“水土不服”嚴重阻礙了它們想要在新能源領域大干一場的步伐。
此外,盡管技術積累深厚、供應鏈體系完善,但慘淡的市場表現也表明了合資品牌新能源如今的艱難處境。根據乘聯會的數據,今年1-6月,新能源市場自主品牌零售份額占比高達83.5%,而主流合資份額僅5.7%,自主品牌已成為新能源車市當之無愧的主流。與品類繁多到讓人“挑花眼”的自主品牌相比,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則寥寥無幾,這也阻礙了合資品牌的“翻身夢”。
新能源“安全焦慮”需重視
除卻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焦慮,近幾年頻頻發生的新能源車自燃事故也讓不少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極為擔憂。在本次夏測結果公布前夕,知名賽車手林志穎在駕駛特斯拉的過程中發生車禍,車輛燃起大火。這一事故再次引發公眾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能的質疑:如果新能源汽車一碰就自燃,那么即便續航多高、充電多快,“瓷娃娃”終究無法成為眾望所歸之選。“新能源汽車也太危險了,看著自家的油車突然又順眼了。”有網友不禁感嘆??梢?,安全問題不解決,新能源汽車稱霸車市之日將遙遙無期。
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國內接報的新能源汽車火災多達640起,同比增長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災8.8%的平均增幅。平均每天超7例火災數,不可謂不驚人。不過,在本次夏測過程中,測試車輛整體表現良好,未發生意外,也未出現任何熱失控的征兆。無論是在高溫暴曬還是高溫充電、極速測試等場景下,均未出現起火、自燃等事故。
崔東樹指出,盡管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數同比增長了32%,但必須意識到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在以更快速度攀升。“目前火災事故的上升并沒有新能源車保有量增長那么快,整體上看,新能源汽車安全性還是呈現不斷提升的趨勢。”他說。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獨立研究員曹廣平也指出,由于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包括電池包以及電機工作時的內部溫度和外殼溫度都遠低于內燃機,因此電動汽車引燃周邊物質的概率是低于燃油車的。
在高溫、暴曬頻頻的夏季,究竟要如何保證新能源汽車用車安全?張翔告訴記者,夏季用車主要的問題是車外溫度較高,車輛的散熱性能會減弱。此外,由于空調使用頻率較高,也會導致汽車電耗增加,易發生拋錨。曹廣平表示,由于電芯內部短路及易燃的電解液熱分解還會放出氧氣,所以電動汽車著火的撲救難度比燃油車更大。因此,夏季用車最好在能觀察到的、盡量開闊的地方停放或充電,與周圍物品盡量隔離。
除卻車主端提高用車安全意識,更重要地是行業還需不斷提升動力電池安全性能。在持續攻關核心安全技術、加強電池檢測能力的同時,還要完善動力電池安全標準體系建設。今年3月,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汽車標準化要點》便明確提出,要啟動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安全相關標準修訂工作,進一步提升動力蓄電池熱失控報警和安全防護水平。曹廣平指出,目前電池產品技術正處于發展階段,車輛電動化方面的法規要求必然會長期處于動態發展完善的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