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猛霸氣的紅旗LS7,典雅大方的敦煌版E-HS9、優雅知性的白玉蘭版H9+……伴隨著“國潮”風勁吹,紅旗品牌汽車開始變得“又潮又颯”,每次推出新產品,都讓人耳目一新。
走近紅旗LS7,這款車的豪華尊貴感撲面而來。近觀外表,大尺寸高山飛瀑式格柵、5.7米的車身長度和超過2米的車身寬度、獨特的大燈和尾燈設計,盡顯大氣威嚴。
一汽紅旗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旭介紹說,除了內飾和外觀,紅旗LS7還搭載了國產汽車“天花板”級別的4.0TV8發動機,以及自主芯片打造的“三重防御”信息防火墻。這些硬核配置,讓紅旗LS7迅速成為“網紅”。
與紅旗LS7類似,紅旗新車未售先火現象,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如今的紅旗品牌,家族產品越來越多,顏值越來越高,市場拓展也更接地氣。陳旭表示,紅旗汽車緊跟“國潮”風,與故宮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和中國航天等現代科技符號緊密結合,把中國元素植入汽車之中,讓汽車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成為了藝術品。
一些紅旗車主認為,現在紅旗車的顏值越來越高,大街上開著很“拉風”。紅旗品牌的努力,也換來了良好的市場表現。乘聯會數據顯示,紅旗品牌上半年零售12.27萬余輛,同比增長7.8%。
紅旗汽車能“又潮又颯”,自主創新功不可沒。數據顯示,一汽2021年研發總投入214.2億元,同比增長3.9%,占營收比重3%;取得63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完成專利申請4757件。
一汽創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曹禮軍說,一汽目前已制定5項“十四五”專題技術發展規劃,全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一些核心技術攻關成果已在紅旗等產品上搭載應用。
研發創新的同時,制造領域的創新同樣馬不停蹄。走進去年剛投產的紅旗繁榮工廠,在寬敞明亮的自動化車間,一輛輛紅旗E-QM5正有序下線。這個工廠運用了最新的智能制造技術,標準產能24萬輛/年,主要生產新能源車型。
廠房內,隨處可見集成機器人按行程軌跡工作,超聲波檢查設備正對產品進行精準測量,安裝座椅、擰螺絲、涂膠等不少傳統工人工位已被“一絲不茍”的機器人取代。據介紹,這個工廠沖壓生產線全過程自動化率達到71.4%,焊裝生產線的628臺機器人實現自動化率100%,總裝生產線擁有28臺機器人和95臺AGV(自動導航運輸車),能夠實現A級到D級車型全平臺柔性生產,為紅旗汽車的質量保駕護航。
一汽董事長徐留平表示,紅旗品牌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車產能和市場布局。到2025年,一汽全集團新能源智能汽車占比要達到20%以上,自主乘用車的占比超過30%,紅旗品牌的占比則要突破40%。
為了讓紅旗汽車持續“又潮又颯”,一汽在苦練內功的同時,深知開放才能贏未來。今年2月底,一汽和比亞迪合資動力電池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135億元人民幣,占地80萬平方米,總產能45吉瓦時(GWh),全部達產后將滿足100萬臺電動車配套需求,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
徐留平說,面向未來,誰能既綜合平衡好轉型換道的節奏,又精準把握住未來發展的主攻陣地;既充分用好自身優勢資源,又堅定淘汰落后資源,誰就能在這輪競爭中搶得先機、贏得主動。 (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