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零售181.8萬輛,同比增長20.4%,環比下降6.5%,其中同比增速是以往10年的次高增速,環比增速處于近10年同期歷史第3高位。
乘聯會分析,7月全國各地散發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疫后物流和供應鏈的持續改善、出口的韌性、產業的復工和積極政策的疊加,有效促進了7月車市增長。在7月努力彌補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銷量損失后,今年前7個月乘用車累計零售量達到1107.9萬輛,同比下降3.5%,較去年同期減少41萬輛。
從產量上來看,7月乘用車生產量環比微降2.2%,同比卻大幅增長了41.6%,達215.8萬輛。乘聯會認為,產量強勢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進口零部件短缺問題改善以及長三角國產零部件供應商逐步恢復供貨帶來的促進作用。另外,去年同期正值馬來西亞部分芯片廠商因疫情停產,去年7月乘用車產量基數相對較低。
批發方面,7月廠商批發量同比增長幅度也超過了40%,達到40.8%,當月批發量為213.4萬輛,環比下降2.5%。值得注意的是,7月廠商批發量高于零售31.6萬輛,這一差值在近幾個月中達到最高,而數值高在今年車市環境下是相對較好的勢頭,批發量的增長有望為年末零售強增長奠定基礎。
7月乘用車市場最大的拉動力還是新能源汽車,當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57.9萬輛和48.6萬輛,同比均增長117.3%。乘聯會認為,新能源汽車供給已經得到改善,疊加油價上浮以及各地出臺鼓勵汽車消費政策的力度大,拉動了7月新能源車的火爆。
在車企層面,7月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16家,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的83.4%。其中比亞迪7月批發量為162,214輛、上汽通用五菱59,336輛、吉利汽車32,030輛、特斯拉中國28,217輛、廣汽埃安25,033輛,奇瑞汽車24,753輛,長安汽車22,286輛、上汽乘用車19,867輛、上汽大眾14,564輛、哪吒汽車14,037輛、一汽大眾13,185輛、零跑汽車12,044輛、小鵬汽車11,524輛、長城汽車10,994輛、理想汽車10,422輛、蔚來汽車10,051輛。從上述來看,自主品牌如比亞迪、廣汽埃安、奇瑞在新能源板塊表現較為突出,且自主品牌的市場基盤在持續擴大。
今年1-7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量達到273.3萬輛,同比增長了121.5%。乘聯會認為,從燃油車車購稅減半政策實施兩月的情況來看,新能源市場增長并未受到政策沖擊,6月、7月新能源車均實現了強勢增長,即便剔除特斯拉擴產的特殊因素,7月新能源乘用車環比6月也有增長,沒有體現出車市應有的季節性回落的規律,說明車市的總體增長特征是需求強于供給。
基于此,乘聯會預測,在車市供給能力提升的情況下,預計8-12月月均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超過60萬輛,同時,乘聯會還將新能源乘用車年度銷量預測提升50萬輛至600萬輛。
對于8月乘用車市場的走向,乘聯會判斷,8月乘用車產銷還將實現同比高增長,延續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面。一方面,目前各地生產恢復良好,產能釋放順暢,8月乘用車生產能力會相對較強。另一方面,7月燃油車市場共推出40余款新車,新產品的推出也有望推動車市實現產銷增量。此外,疊加車購稅減半政策,目前車市促銷力度仍處于高位,但按慣例9月左右可能進入促銷收縮期,因此對于消費者來說,8月是購車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