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金融提前結清客服咨詢電話0531-6695-5188今天收到一則消息,應該算得上是近期汽車金融圈子里的一件頭等大事。汽車金融圈資深高管劉憲志劉總任職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資格請示,正式獲得銀保監會的批準。
聊這件事重要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是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國人總經理。這一任命背后究竟會有什么玄機?或者說大眾金融可能會迎來哪些變化?今天我們不妨來一起八卦一下。
(資料圖)
眾所周知,大眾金融是第二家國內成立的專業汽車金融公司,多年來憑借穩定的經營,以及南北大眾品牌優異銷售表現的加持,在中國汽車金融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然而穩定絕不意味著不會發生變化。客戶進一步下沉,新能源布局,二手車金融市場滲透,都會是傳統外企必須要面對的市場變化。所以,這次任命,我們有理由給它賦予更深一層的內涵。至于究竟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還是讓發生的事實來一一驗證吧。
第一個設想: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業務進一步“本土化”。國內的市場始終是舉世矚目的地方,改革開放的目的最終仍是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和成熟,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對于眾多外企性質的公司,想持續在國內獲得穩定的發展,不可回避要關注“融合”二字。而融合的根本就是本土化,不僅僅是能夠決定公司發展理念的中高層日益本土化,更多的是行為習慣,思維模式能夠更加有針對性本土化改革。這種變化是無法通過由下而上的轉變完成的,一般需要的都是由上而下的轉變。
在這一方面,很顯然,劉總的履歷是非常適合的。豐田金融,奇瑞金融,瑞福德金融任職的履歷,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劉總有能力將不同性質的汽車金融公司進行有效的融合。融合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廣大的國內消費者能夠逐步將大眾金融當成是我們國內自己的品牌,讓大眾金融的品牌更接地氣,將其固有的優勢和國內市場發展自有的特點有效結合起來,找到最適合的發展平衡點。個人認為,這才是大眾金融在國內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
第二個設想:多品牌經營跨上快行道。在國內汽車金融公司中,提到多品牌經營,就絕對不能不提奇瑞徽銀和瑞福德兩家汽車金融公司。當然,兩家公司開展多品牌經營和自身主機廠產品銷量有直接關系。但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多品牌經營不僅僅可以增加汽車金融公司的規模和利潤,同時也為本品牌車輛后期的置換率提供了支持保障。這讓各家主機廠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都不能不予以引起重視。
同時,多品牌金融產品線,也是在建立本身服務品牌之外的渠道體系,對于傳統汽車金融公司的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國內的汽車金融市場多年來僅僅是完成了狹義汽車金融市場的開發,對于后邊更為廣闊的廣義汽車金融市場開發仍處于探索階段。而這種探索,核心在于自身的市場規模。只有自身的市場體系足夠大,市場足夠多元化,才能成為公司持續發展和創新的動力。才能走出舒適區,不斷地從危險中找到和創造新的機會。在變革時期,不需要保守固執,需要的是與時俱進,打破舒適區。而平衡點在于公司決策者的底線、經驗和控制能力。
作為曾經奇瑞和瑞福德兩家汽車金融公司的CEO,憲志總在多品牌經營中的經驗自然也是值得被老牌大眾金融多關注的核心能力之一。所以,在多品牌經營的產品線上,大眾金融日后的發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或許假以時日,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個設想:走出舒適區,開發新領域。大眾、奔馳、寶馬等國際汽車金融品牌,特別是德系品牌,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穩定,以及對于規則的尊重和值守。這些對于金融行業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也是有效管理風險的手段。但任何事務都會是一把雙刃劍,穩重的另一面就是會導致很多機會的喪失。以及創新動機和能力的不足。
目前的整個汽車市場,開始進入存量時代,新能源,二手車已經開始逐步成為關注的熱點。而這些恰恰就是這些高大上汽車金融公司的軟肋。新能源汽車金融為什么難?其實根本原因就是產品很難標準化。因為新能源車輛離標準化就很遠,也就必然導致依附于它的金融產品很難標準化。二手車目前給人的感覺依然是不成熟,或者可以理解為標準市場的下沉。這兩個領域的發展需要金融產品的支持,但也最能給金融公司找麻煩。
其實目前的汽車金融市場的問題就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如何有效控制風險,但又不阻礙市場的快速創新和發展。傳統的汽車金融公司發展穩健,但應變能力不足,發展速度不快。新興的市場金融產品提供方,市場應變速度和創新能力是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在穩健經營,有效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市場需要的是融合與平衡。從長遠發展來看,我始終看好專業的汽車金融公司。而至于是哪一家,就要看他們的反應速度以及實際動作了。
就像前幾天網上的一篇針對于商用車金融的文章,大致意思是廠商的金字招牌還能扛多久?在此我也回應一下,也算是對于這個論點的一點論據。汽車金融的發展,穩定便宜的資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把它作為汽車金融業務發展的絕對條件。廠家為什么厲害?核心是汽車金融的絕對承載著汽車是他們制造出來的,他們懂車,知道客戶在哪?能夠提供完整的服務體系,能夠有效地控制渠道。這些力量合到一處所形成的競爭力,你說你怎么破?他們的敵人就是自己,他們的發展前景在于何時主動走出舒適區,能夠邁出多大的步伐。
回到我們的主題,其實這對于大眾金融的這條新聞,我個人給它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可能都是無稽之談。但是我也真心想看到劉總給行業帶來變化,這種變化就是打破固有的機制,積極的創新探索,尋找一種發展中的新平衡。為汽車金融行業的發展培育出一方新的熱土。不知道大眾金融是不是需要有人推一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