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早在2013年,比亞迪自主研發的12米純電動巴士就在荷蘭亮相,發展到今天,比亞迪商用車全球累計交付已經超8.5萬輛,足跡遍布全球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外比亞迪云軌也早已經走出國門,先后在摩洛哥、巴西等國家中標,累計簽約城市達30個;如今,乘用車開始進軍海外,比亞迪先后向挪威、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家出口自己的電動車,前一段時間更是高調宣布攜全產品矩陣參加今年的巴黎車展,隨著比亞迪乘用車正式啟動大量出口,其進軍海外的三叉戟已正式成型。
比亞迪的海外策略一直走的都是錯位競爭的策略。從最開始的電動大巴,比亞迪就是利用自己在電池和新能源技術上的積累遙遙領先一眾競爭對手,以穩定的續航、超長的壽命以及超高的安全性在歐美等國家受到青睞,另外其核心競爭力除了新能源之外,還有一項是本土化定制,這也是比亞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市場的主要原因,通過針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并在出口地生產,能確保比亞迪的電動大巴隨時滿足客戶的要求并擁有穩定的售后團隊,比如美國的蘭卡斯特工廠。
比亞迪的云軌出口也是基于錯位競爭的策略,不同于傳統的單軌列車,比亞迪的云軌擁有電池儲能系統,讓云軌在外部斷電的情況依然能行駛一段距離,安全達到站點,更是避開了傳統巨頭在輕軌、地鐵、磁懸浮等領域的優勢,用低成本、短周期、更環保等優點和他們展開競爭從而取得成功。
如今的乘用車依然是這個思路,比亞迪現出口國外的車型都是純電動車型,比如之前出口挪威的唐EV,以及即將登陸日本的海豚,元plus和海豹,主要思路還是優勢更大的電動車先去打開市場,在當地建立穩定的銷售及售后渠道之后再讓全車系大量出口。在七月份,比亞迪單月新能源乘用車的出口量達4000多輛,也說明其乘用車出口已經走上正軌。
隨著比亞迪在海外市場不斷的發展,有理由相信比亞迪的發展會更進一步,成為全球新能源領域全方位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