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貨運行業出現了一種叫做“回程貨”的貨物。 所謂“退貨”,意思也很好理解,是指貨主在回來的路上拉回來的貨物。 簡單的說,拉回貨,空車就可以跑回去,這樣就可以省油錢和過路費了。
從邏輯上講,退貨的出現可以提升退貨車輛的運營價值,這對個人和行業都有幫助。 但為什么車主對退貨如此反感和無奈呢?
因為退貨運費太低了。 很多車主認為,跑回來的時候,沒有固定的貨源,車空了就空了。 據統計,一般情況下,回程車的運價可以比普通車便宜20%-40%,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市場運價。
(相關資料圖)
另外,退貨運費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例如,A車通常將貨物從A市運輸到B市,B車將貨物從B市運輸到A市。如果A車在回程中使用較少的運費來拉回貨物,就是這種情況 . 這意味著B車的市場均價將無法搶到貨。 本質上是一種惡性競爭,從長遠來看會對貨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對于那些每天經常往返于兩個城市之間的車主來說,還有“回程車”。 那些跑干線運輸的車主經常跑遍全國,所以“回程車”這個詞根本就不適用。
既然如此,為什么車主還接受退貨呢? 有的車主很討厭這樣,認為拉退貨的車主是自找苦吃。 . 雖然這是事實,但目前貨運市場上的車太多,貨少,很多車主都存在車貸問題。 再說了,現在油價一直在漲,跑車的成本還是很高,但是運費一直在下降,所以只要有貨,車主肯定會搶的,畢竟飛腿也是 肉。
此外,貨運平臺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退貨的出現提供了助力。
相關數據顯示,貨運平臺出現后,車輛空駛率從37%下降到32%,“提高回程裝車率”也成為這些平臺吸引汽車的噱頭 船東和貨主。 托運人公布價格的時候,因為有“回程車”的定義,自然不會更高。 一些貨運平臺也提供所謂的參考報價,但這個參考價格一般低于平均價格。 貨運平臺上的運價往往更加透明。 一旦有低價的先例,車主只能提供更低的價格。 價格搶單,從而陷入惡性循環,運價持續下滑。
因此,很多車主都呼吁關閉貨運平臺,但從目前來看,這樣的做法并不容易實現。 畢竟,無論是車主還是貨主,都是高度依賴貨運平臺的。 此外,運費降低的原因有很多。 平臺只是其中之一,不能簡單的封禁。
相比之下,加強管理整改是必不可少的。 交通運輸部2年內3次約談貨拉拉、滿幫、快狗打車、滴滴貨運等貨運平臺,通報平臺低價競爭、多次收費、違規經營損害貨車合法權益 司機。 整頓價格競爭行為,重點規范平臺收費行為。
其次,提高車主抵制低價交通的意識也很重要。 用網友的話來說,低價運費是車主自己做的。 只要大家不拉退貨,或者不接受低于市價的訂單,那么最終車主的話語權就會高于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