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資料圖】
作者 丨 李德輝
“坦克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專屬名詞,用來描述長城汽車旗下越野品牌坦克汽車優異的市場表現。
乘聯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坦克累計銷售54094輛,同比增長63.6%。在長城汽車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坦克成為僅有的兩個同比增長的品牌,而且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進入到7月份,這一趨勢進一步放大,坦克品牌同比增長達到128%。
目前,坦克品牌成為長城汽車旗下最亮眼的增長點,一方面是銷量成績,一方面是相較于原有產品體系較高的產品售價。兩者對提高長城汽車的經營質量和穩定性至關重要。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逐步提高和相應政策法規的推動,電動坦克成為坦克品牌和消費者共同面對的一項選擇。
在不久前的媒體溝通會上,坦克品牌CEO劉艷釗坦言,坦克產品油耗高的問題一直被消費者提及,新能源技術能夠提供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是純電動方案的技術瓶頸依然存在,現階段并不適用于越野車型。
01 坦克品牌的運氣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這句被寫進商業案例教科書的常識,應該沒有人反對。縱觀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進程,從奇瑞QQ到比亞迪F3、吉利帝豪、吉利博越、長安CS75、哈弗H6等風靡一時的當紅車型,每款車
型上都有時代的烙印,也有掌舵者對時代需求的把握。
不容置疑,坦克品牌也不例外。
以先導國家日本為例,日本學者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消費時代》中將日本社會的發展脈絡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消費時代,是少數中產階級享受的消費;第二消費時代,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消費;第三消費時代,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個性化消費;第四消費時代,是以共享為核心的消費。
參照中國市場,具體到汽車領域,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進入第三消費時代,汽車消費以個人為中心,呈現高級化、多樣化的特征,注重精致和美觀。不難發現,這些特征在坦克品牌及產品上都有所體現。可以說,坦克品牌正好是這個時代消費特征的外在表現。
其實,縱觀長城汽車旗下的多個品牌,哈弗、魏、歐拉、坦克,幾乎每個品牌都是按照消費升級的邏輯進行部署,從通用化到個性化。這是國運,也是每個企業的發展紅利。
美國哲學家羅納德·德沃金將運氣區分為原生運氣和選項運氣。所謂原生運氣是指趨勢紅利,選項運氣則是企業的主觀選擇。坦克品牌的成績,既有原生運氣的成分,也有選項運氣的貢獻。畢竟在越野細分市場,坦克品牌甩出同品類自主品牌已經不是一兩條街的距離。
不過,電氣化時代的來臨,坦克品牌不得不再次做出選擇。
02 電氣化的節奏
官方信息顯示,基于坦克新能源布局和路線規劃,坦克將持續推出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坦克300HEV與坦克500PHEV版本將亮相成都車展。
在媒體溝通會上,坦克品牌CEO劉艷釗多次強調,安全的享受越野體驗是坦克品牌的底線,也應該是越野車的底線。因此,在新能源技術路線和方案部署上,坦克品牌的規劃與行動十分謹慎。
首先,新能源技術方案的出現能給越野車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給產品做加法。這是毋庸置疑的利好。基于此,坦克以新動能賦能新體驗,滿足用戶對越野電動化的雙向體驗需求,以清晰化的新能源路徑,布局從燃油、混動、純電的全場景、全路徑解決方案。
其次,以目前的技術方案,純電動越野還存在諸多問題,不足以滿足用戶的越野需求和安全保障。
劉艷釗認為,當前,越野正成為熱門的新能源細分領域,但越野與電存在先天矛盾,在現階段量產純電車,無法達到深度越野場景所需的技術標準。
第一,動力持久性不足:純電車型在常規路況下以額定功率輸出,但面對極限場景需要持續動力輸出時,電機持續峰值功率輸出僅可維持10秒鐘左右,之后電機會由于溫度過高,導致高溫限扭,出現動力衰減,溜車打滑的風險。
第二,底盤安全性弱:越野不可避免的要面對坑洼路、涉水等場景,現階段電池耐沖擊性和涉水性差,同時純電車的電池位于底盤,越野過程中的碰撞會導致用電的風險、涉水路段如遇泡水,也會造成電池包損毀,引發安全隱患。
第三,非機械四驅,脫困能力受限:越野需要強脫困能力,但純電越野缺少機械四驅結構,前后橋動力為完全解耦狀態,在單輪著地的越野場景下,整車扭矩無法提供加持,只能依靠單輪扭矩,無法實現脫困。同時受限于電機屬性,在面臨陷車等場景時,需要大扭矩輸出實現脫困,一旦電機堵轉則會啟動熱保護進而限扭,最終無法實現場景脫困。而機械四驅即便在一個輪胎有附著力的情況下即可實現100%的動力輸出,保障實時脫困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極限場景能耗大,補能基建不完善:電池的電量、重量、續航之間存在天然矛盾,在普通路況尚且無法充分滿足需求,在越野場景下,其問題將更突出。高強度越野場景下耗電量大,目前電池容量和補能基建設施不完善,導致續航里程銳減,滿電狀態下,越野路況續航能力可能只有城市路況的10%-20%,另外反復充放電,造成電池壽命縮短。
“電坦克”是否會是未來方向?劉艷釗認為:“純電要想拿到越野的接力棒,前提是突破行業技術瓶頸,滿足下列條件:電機技術進一步提升,解決堵轉大電流熱保護限扭輸出,真正達到安全可靠性能穩定;電池技術實現同時兼顧重量降低和密度提升,并經過穩定性、可靠性驗證之后才能投入實際應用;極速快充技術的全面應用及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