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白昊天)8月27日,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全面電動化與綠色低碳轉型”論壇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初步具備了停售(純)燃油車的基本條件,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和產業、行業來明確研究傳統燃油車的期限,引導企業和全社會有序向新能源轉型。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 圖|主辦方提供
同時朱華榮還指出,從近二十年的發展來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呈現了良好的勢頭。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征與挑戰,為此,他還提出了諸如進一步加快新能源產業頂層設計、加速推進新一代電池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保實施燃油車的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平穩過渡等建議。
(資料圖)
在發展形式上,朱華榮認為,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已跨越市場的鴻溝,市場化的進程全球領先;另一方面,后續的競爭也更為激烈。從產業層面來看,我國已經培育出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并構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補能網絡,持續改善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市場化的進程提速。當前,汽車產業的競爭也正在由原來的傳統汽車企業、新勢力和ICT企業同臺競技。
他指出,中國品牌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也加劇了行業競爭。從市場層面來看,在燃油車領域的市占率中國品牌并沒有新的增加,主要增長的市占率靠新能源,今年1月至7月,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市占率占到了83.6%,創歷史新高,也使中國品牌汽車的市占率整體提升達到了47.6%。
朱華榮認為,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從原來的技術嘗鮮,政策引導,邁入了大眾普及階段,逐漸成了支撐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從新能源產品來看,產品不斷豐富,品牌力在不斷提升。現有新能源汽車的品種已經達到280余款,覆蓋了各個細分市場。從中資協發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滿意度達到了80分,創歷史新高。基于優秀的產品力提升,中國品牌也借新能源之力向中高端產品進軍,溢價能力也較傳統燃油車提升了5到8個百分點。根據分析,自主品牌通過新能源溢價能力,和合資品牌的差距正在縮小。
技術層面,在續航補能等痛點未有效解決的前提下,REEV、PHEV將是重要的增長級和組成部分。從用戶的心理角度來說和現實的使用條件看,朱華榮認為現在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REEV(增程式)正在替代燃油車成為真正的全域產品。
此外,朱華榮提到,新能源技術群的快速突破,正在加速推動汽車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電車方面,我國電動汽車能量密度在不斷提升,電池的質量也不斷地提升,帶來了新能源汽車質量提升。新能源汽車平均百臺新車故障率2021年較2020年下降了31%,能源補給方面高壓平臺、碳化硅開始進入發展階段,慢充、快充、無限充補能技術不斷發展,隨著技術不斷突破,新能源汽車將從傳統意義的工具進入新型的儲能單元。
但朱華榮也提到,當前我國汽車行業電動化進程與整個社會的發展還是面臨不小的挑戰,如新能源領域整車的效率,原材料缺失,鋰鎳鈷的持續漲價,加之資本持續擴張和原材料的飛漲,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均衡,疊加市場批量小,使大部分整車企業又處于虧損狀態。
朱華榮直言:“原來我們預計如果今年保持原來電池成本,眾多的產品是有盈利的,但是現在整車企業的很多產品處于虧損狀態。”
此外,由于續航焦慮補能效率和安全隱患等問題,朱華榮認為產品市場期盼有新的一代電池出現;補能基礎設施也仍需不斷完善,充換電設施增長速度仍然落后于新能源汽車發展。
對此,朱華榮提出四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快新能源產業頂層設計,系統推進新能源產業化,社會應用、能源結構等協同發展。
朱華榮提到,一方面電力系統與新能源產業要加強協同,統籌規劃,推進綠色能源的使用,改善電力結構,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另一方面則建議各省市要明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規劃和發展節奏,避免汽車產業盲目投資和供需失衡。
“現在最不能預測的就是各省市對于新能源汽車普及的規劃和進度,所以這里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大的方向肯定是沒問題,但是企業要做精準的規劃,精準的投資,是需要整體市場的判斷和細分各省市市場的判斷。”朱華榮如是說。
同時他認為,還要加快推進充電補能網絡的建設,盡快解決上下游原材料短缺和行業漲價亂象,確保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建議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強合作,加速推進新一代電池的研究、開發應用。
在朱華榮看來,可以說現在這一輪和前一輪的技術研發與應用上,我國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從各方面的信息判斷和我們未來競爭的需求,中國亟須新一代電池的突破,我們要聚焦到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的關鍵突破,從結構創新向材料創新改變,從根本上解決用戶的充電焦慮、安全憂慮和使用環境憂慮。
三、 建議加快轉型的步伐,將我國停售燃油車提上議事日程(不是馬上停售)。
如今,新能源汽車多元化技術路線已經很成熟,基本滿足了消費者不同場景的出行需求。長安汽車最近做了分析,從產品的生命周期和全成本計算,新能源汽車假設以每年行駛兩萬公里,使用三到四年左右即可實現與燃油車經濟性的持平。三到四年時間,四到五年的時間,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成本將會超過純電動汽車。
朱華榮直言,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初步具備了停售燃油車的基本條件,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和產業、行業來明確研究傳統燃油車的期限,引導企業和全社會有序向新能源轉型,加快實現電動化的普及,電氣化的普及,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汽車行業的力量。
他補充說道,不是說現在的燃油車全部要停掉,PHEV、REEV仍然是要持續的,純燃油車停售的事情可以開始研究了。
四、建議確保實施燃油車的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平穩過渡。
朱華榮坦言,短期來看燃油車減免政策如果今年年底結束,明年一季度汽車行業的銷量大概率事件就是大幅度下滑,30%甚至到40%的下滑。這對于整個經濟的穩定是不利的,所以他建議,現有的購置稅,至少燃油車的購置稅延長到明年一季度,二三季度再減半,也就是說實施25%,是不是到明年四季度恢復購置稅的征收?這樣有利于我們經濟的平穩發展。
編輯 羅東駿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