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與寶馬在成都車展3號場館狹路相逢,兩者面對面,并且展臺大小都差不多。結果卻是令人意外,比亞迪這邊人潮洶涌,寶馬那邊的人流量卻稀疏了許多。
(資料圖片)
實際上并不只是比亞迪,長城、吉利、長安等自主品牌巨頭,在車展上同樣非常風光。蔚小理、零跑、哪吒這些新勢力,同樣也賺足了眼球。
車展上看最多、問最多的車型,基本上清一色的國產車。
功夫汽車不禁想起來,十年前的成都車展,與如今卻是另外一幅景象。
這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呢?自主品牌真的已經彎道超車了嗎?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那年十八,站著如嘍啰
十年前,如今的很多國內品牌都才剛剛起步。新勢力們就更不用說了,它們普遍是17年之后才創立的企業。至于關注度,那時候國產車還是絕對的配角。
東風風神創立于2009年,廣汽傳祺創立于2010年,像MG這樣的品牌,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真正上汽入主,其實也就十來年的時間。
2012年國內銷量排名前10的車企,只有兩家是自主品牌,分別是吉利與奇瑞,也只是排名第八和第十。比銷量更慘的還是價格,那時候的國產車,都賣不過15萬,普遍在10萬以下的價格區間廝混。
不過也有好消息,這一年哈弗H6開始躍居SUV銷量前列,獲得了C-NCAP碰撞五星成績,奪得了自主品牌SUV車型大獎。正是從H6開始,自主品牌陸續在SUV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完成了原始的資本、技術、品牌積累,這才有了后面的爆發。
當年成都車展最火的車企是哪一家呢?功夫汽車依稀記得是一汽豐田,它帶來了足足十幾輛展車。既有卡羅拉、榮放、銳志這樣的家用車,也有皇冠這樣的豪華車型,還有普拉多、蘭德酷路澤這樣的硬派SUV,同時花冠、威馳、普瑞維亞這樣的經典車型也登場了。
豐田們是“老中青”三代濟濟一堂,當時的感覺是,國產車要怎么打才能破局?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但十年后的今年再臨成都車展,確實已經換了人間。不僅比亞迪的風頭蓋過寶馬,宣布殺入新能源賽道的哈弗,同樣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而坦克品牌也正式宣布“觸電”,推出了對應的混動車型。
吉利帶著極氪和幾何汽車現身,前者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新勢力,后者剛剛加持了鴻蒙智能座艙,同樣風頭正勁。它將全新的A級SUV正式定名為博越L,表示要延續這個經典序列,為它加入更多智能化的配置。
很顯然,在切換了新能源賽道之后,國產車終于崛起了。不僅關注度大增,價格區間也順利突破到了20萬、30萬、40萬。
(2)技術制霸,合資頂不住?
其實合資品牌也推出了不少新能源車,比如寶馬就帶來了一整個新能源矩陣,包括i3、i4、i7、iX3等重點車型,但相對而言并沒有多大的反響。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合資品牌們的技術,并沒有比自主品牌更強,對于消費者們來說,也就沒有多大的誘惑力了。
倒是自主品牌明顯走得更遠一些,以在車展上大放異彩的比亞迪海豹為例,它就用上了一系列領先的黑科技。新車出自于比亞迪最新的e平臺3.0,用上了最新一代的刀片電池,以及前雙叉臂及后五連桿懸架的高端懸架結構。
除此之外,它還有至少兩項技術是全球首搭。分別是將電池集成到車身的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以及可以讓雨雪路面不再打滑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術,前者讓車輛的安全性更高、續航更強,后者則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操控性能。
其他的新勢力也不甘示弱,理想L9展示了自家的第二代増程平臺,小鵬G9秀出了480kW超級快充技術。
如果說純電領域外資品牌尚有能力相抗的話,那在混動領域,基本都是自主品牌獨大了。在2022年7月份銷量排名前十的插電混動車型中,自主品牌占了九款,只有別克的微藍6一款車型“漏網”。
再具體一點,除了比亞迪軍團之外,吉利的帝豪L雷神智能混動版,長安的逸動新能源,上汽的榮威i6 MAX新能源,也都有不錯的競爭力。馬上哈弗H6混動版要開始交付,五菱星辰混動版也已經正式上市,預計這塊后續一定是自主品牌霸榜。
原因也不復雜,從技術層面,自主混動既是可油可電,在虧電狀態下也極致省油,同時駕駛體驗接近純電車型。好開、好用、省錢,合資車確實競爭不過。
(3)變量為質,繼續努力
2022年7月,自主品牌有4家進入到了車企銷量前十,相比十年前翻了一番。這4家車企分別是比亞迪、長安、吉利和長城,其中比亞迪更是超過一汽大眾奪得了車企銷冠。
按照現在的趨勢,很可能排在第五的奇瑞也馬上要入榜了,到時候自主品牌就能夠完全與合資品牌分庭抗禮。
但也并非都是好消息,雖然國產車賣到了40萬,比如蔚來的平均價格超過40萬,還能夠一個月賣一萬多臺。但很多時候其實也只是看著熱鬧,國內車企普遍利潤率依然不高。
以比亞迪為例,它在7月底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務預報,凈利潤大概為28億至36億元。相比它萬億的市值,這個數據不算好看。
當然原因也有很多,雖然比亞迪的銷量節節攀升,單車均價也超過了15萬元。但由于一直在擴能擴產,比亞迪的利潤率始終上不去。不過也不用過度擔心,等明年比亞迪的產能擴張完成,8大工廠全部投產,它的利潤率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更糟糕的還是新勢力們,由于絕大多數核心零部件都靠采購,一輛車賣到30多萬、40多萬,結果居然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在前臺賣力“吆喝”的車企,其實成了背后核心供應商們的“打工人”。看似自主品牌賺了,其實背后真正賺得盆滿缽滿的,反而是國際巨頭。
這種現象是自主品牌們應該警惕的,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要不然最終會是為它人做嫁衣。
(4)功夫拍案
十年一覺,國產車們由曾經的配角,一躍成為了如今車展上絕對的主角。
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市場的崛起,畢竟不管是純電領域,還是插電混動領域,國產車都占據優勢,具體體現是技術更加先進,設計更加個性,性價比還更高。
按照現在的趨勢,國產車銷量進一步爆發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也應該看到,目前國產車的盈利能力依然不容樂觀。
還是應該繼續修煉內力,加強自主研發,將核心技術牢牢抓在手上,這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