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繼續保持在50萬輛以上的高位,7月全球新能源市場又一次刷新紀錄。
EV Volumes的數據顯示,7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61%至778,092輛,創下該細分市場有史以來季度初月份的最好成績,亦是季度初首次突破70萬輛大關,表現出更為強勁的增長勢頭。
的確,雖然7月的銷量較6月回落13.5萬輛,但如果拋去特斯拉環比減少的10.5萬輛,這兩個月之間的差距則縮小至3萬輛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資料圖)
而在7月和8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和Model 3產線升級改造相繼完成后,預計該工廠的年產能預計將從45萬輛提升至75萬輛,屆時其銷量會大幅提升。
同時,考慮到三季度車市逐漸開始進入年底銷售旺季,加上此前的6月已沖高至90萬輛,因此可以大膽預測下一個季度末月份,即9月全球新能源市場大概率將超過100萬輛,成為該細分領域乃至全球汽車行業又一個新的里程碑。
在連續的高速增長之后,今年前7個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總銷量已達到4,928,376輛,同比增幅為62%。
比亞迪宋Plus首次登頂全球
從暢銷車型TOP20來看,繼6月領先特斯拉之后,比亞迪又一次給人帶來驚喜,7月宋Plus首次斬獲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冠軍頭銜。這是自2019年1月比亞迪元EV成為榜首之后,時隔3年多比亞迪旗下車型再次登頂。
7月宋Plus之所以能獲此殊榮,主要是因為插混車型創下32,367輛的新紀錄,純電車型也售出5,417輛,使得總銷量達到37,784輛的新高。
而原本作為冠軍寶座最有力爭奪者的五菱宏光MINIEV,7月銷量從6月的4萬余輛落回至3.7萬輛,這才讓宋Plus以655輛的微弱優勢奪冠。不過,由于7月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僅為1.7萬輛,因此宏光MINIEV在總榜單中反而實現逆襲,重新奪回季軍之位。
回到7月的榜單,緊隨宏光MINIEV之后的是比亞迪秦Plus,雖不及宋Plus那般耀眼,但實際上因插混和純電銷量均刷新各自的新高,分別達到18,838輛和11,277輛,所以7月該車也第一次超過3萬輛,并躋身前三甲。
至于特斯拉Model Y在6月差一點就摸到10萬輛門檻之后,7月大幅減少至29,829輛,幾乎只相當于6月的三分之一。
如此大幅地下滑,主要是因為7月特斯拉產能最大的工廠——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二期產線停產兩周改造,直到7月16日才恢復生產,嚴重影響交付。并且上海工廠生產的部分車輛還需發往海外市場,仍在運輸當中。相信隨著7月上海工廠生產的恢復,Model Y會再度恢復高昂的走勢,是以其也會繼續牢牢穩居總榜單的榜首之位。
在Model Y身后的又是來自比亞迪的車型,并且是連續3款,分別是漢、海豚和元Plus。
由于插混版本創下15,543輛的新高,7月漢的總銷量仍穩居在2.5萬輛以上,作為小型車的海豚也憑借著首次突破2萬輛大關的優秀表現再次闖入前十強,元Plus亦將自身最好成績提升至1.9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元Plus銷量持續攀升的第6個月,并且從3月起就超過萬輛,8月大概率就會超過2萬輛,因此在前7個月的總榜單中該車已前進至第9。此外,比亞迪唐也沖高至11,816輛,排名大步躍進至第11名。
當然,表現亮眼的也不只是比亞迪。
在歐洲和中國市場的共同發力下,尤其是后者連續2個月穩居1萬輛以上,7月大眾ID.4也連續第2個月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9,035輛。不僅如此,隨著接下來ID.4將在大眾位于美國田納西州的工廠投產,該車的銷量還會繼續攀升。
同時,來自廣汽的Aion Y亦是連續第3個月刷新最好成績,7月為12,530輛。還有奇瑞eQ1也第一次交出萬輛以上的答卷,福特野馬Mach-E亦達到9,424輛的新紀錄,并且隨著5月后者逐漸開啟在中國市場的交付,未來其銷量還會繼續走高。
除了上述車型,還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銷聲匿跡半年之后,得益于歐洲和中國市場的恢復,7月大眾ID.3終于再次上榜,還有東風風神E系列也憑借著7,583輛的新高首次進入榜單。
產能受限才是特斯拉的燃眉之急
再從暢銷品牌榜來看,比亞迪繼續刷新著自身的最高紀錄,7月已沖高至160,061輛,以近11萬輛的巨大優勢再次領先特斯拉。
接下來,隨著驅逐艦05和海豹兩款全新車型銷量的攀升,合肥和常州兩座工廠產能的爬坡,以及原有積壓訂單的快速交付,比亞迪的銷量還會持續走高,8月將大概率將繼續奪冠,至于9月則可能會再次被特斯拉擠下冠軍寶座。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9月來到交付高峰期的特斯拉將再次領先比亞迪,但考慮到今年前7個月后者的優勢已達到18.3萬輛,即便8月比亞迪只維持在16萬輛左右,而特斯拉增加至10萬輛,前8個月這兩者之間仍存在24.3萬輛的差距。
這也意味著,哪怕9月特斯拉能達到20萬輛甚至更高,1-9月的總銷量很可能還是將落后于比亞迪。
而會出現這一局面主要是因為,特斯拉的產能確實極大地限制了交付量。
雖說,在今年德國柏林和美國德州兩座新工廠相繼投產后,特斯拉在全球的整車工廠已增加至四座,但其實上述兩者仍屬于投產初期,產能十分有限。
據悉,近期柏林工廠Model Y的周產能已翻番至2000輛,不過這依舊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要知道7月上海工廠產線升級之后該車的日產量就能達到2000輛左右。換言之,目前特斯拉的交付車輛還是主要依賴加州和上海工廠。由此可知,現階段產能問題才是特斯拉的燃眉之急。
7月,在比亞迪和特斯拉身后,不再是往日熟悉的上汽通用五菱,而是大眾。
繼6月重回4萬輛之后,在歐洲和中國兩大主要市場的加持之下,7月大眾增加至4.6萬輛,因此也得以再次回到榜單前三。不過,由于上半年創造的巨大優勢,上汽通用五菱在總榜單中仍領先于大眾。
除了上述三者,7月品牌榜單中值得一提的是有6個品牌均刷新了各自的最高紀錄,并且全都是中國品牌。
具體來看,由于Aion Y的不斷攀升,Aion V和Aion S也穩定發揮,7月廣汽的銷量增加至25,094輛,排名上升2位至第5。
緊隨廣汽之后的吉利,則是直接從第12飛升至第6,并且其與前者的差距只有495輛。
7月吉利沒有任何一款車進入車型暢銷榜,不過實際上旗下的幾何A、幾何E和極氪001均創下新高,分別為5,286輛、5,171輛和5,022輛,此外剛上市不久的吉利帝豪L Hi-X PHEV也售出5,586輛。而且從這四款車的走勢來看,吉利很快就會突破3萬輛。
隨著eQ1的破萬,7月奇瑞增加至24,498輛,東風也因為風神E系列的走高而達到19,850輛。還有長安也因為小型車Lumin的銷量開始爬坡,收獲16,860輛的好成績。得益于T03和C11的強勁走勢,零跑也售出12,044輛,并以此得以再次上榜。
此外,哪吒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盡管7月并沒有創下新的紀錄,但憑借著12,713輛的不錯表現,前7個月其總銷量達到76,235輛,并以此再次闖入總榜單TOP20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