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消息,豐田汽車計劃改造日本下山(Shimoyama)發動機廠和明知(Myochi)動力總成廠以用于生產動力電池,具體生產工作將由豐田和松下的電池合資企業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公司負責。除了改造日本兩座發動機工廠,豐田還將在美國北卡羅納州建一座新的電池廠。其中日本工廠的改造工作是豐田日前宣布的56億美元投資計劃的一部分。
今年8月31日,豐田汽車宣布決定在日本和美國投資7300億日元(約56億美元),以滿足對電池和電動車日益增長的需求,并計劃在2024年至2026年間開始電池產出。豐田汽車聲稱,通過上述投資,豐田將在日本和美國的綜合電池產能提高到40GWh。當然除了更高效的生產線,56億美元投資計劃還包括對人員的培訓,以及產品制造技術的傳承。
編輯
【資料圖】
豐田發言人表示:“我們希望利用我們在生產發動機和其他電池生產單元和零部件方面所開發的制造技術和技能,并建立多動力總成生產系統,以幫助提供廣泛的選擇。”
其實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的當下,世界主流車企紛紛開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已成為既定趨勢。作為全球跨國車企代表之一的豐田汽車也不例外,但此次豐田汽車進行的新能源相關產業布局有兩點引發外界關注。
豐田汽車并未新建動力電池工廠,而是從現有的傳統動力工廠進行重新改造。這表明豐田汽車在進行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的同時,也在縮減傳統汽車的相關業務。據有關這兩家工廠的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1年,豐田下山工廠的員工數量為1700人,該工廠為燃料電池汽車制造發動機和油箱。明知工廠的員工數量大約為1500人,該工廠負責生產鑄造和機械加工的動力總成部件和樹脂部件。
此外,豐田汽車布局動力電池,這意味著豐田汽車除了在整車領域推出新能源汽車之外,還將業務范圍實現新能源汽車上游產業鏈的覆蓋。這也是主流跨國車企的普遍性操作。
編輯
以傳統豪華品牌BBA為例,梅賽德斯-奔馳已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新設一座動力電池廠,為旗下EQS SUV、EQE SUV車型供應電池。今年8月,寶馬在中國的電池中心二期進行擴建,成為寶馬集團全球首個生產BMW第五代動力電池的生產基地。甚至不少車企還將業務向動力電池原材料礦產領域覆蓋,如今年6月,斯特蘭蒂斯向澳大利亞鋰初創公司投資了5000萬歐元,特斯拉和福特等車企紛紛與澳鋰礦商Liontown Resources簽署鋰輝石精礦供應協議。車企布局新能源汽車上游產業鏈,目的也是在確保自身電池以及原材料的供應安全。
“依托豐田汽車56億美元投資計劃,豐田汽車布局動力電池產業鏈,這表明豐田汽車已經按下了電動化轉型的加速鍵。”相關行業評論人士向汽車預言家表示。
外界之所以稱豐田加速向電動化轉型,這主要跟此前豐田汽車在燃油車以及新能源車之間的“搖擺不定”有關。
今年8月,豐田汽車北美銷售執行副總裁杰克·霍利斯(Jack Hollis)接受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從傳統燃油車轉向純電動汽車的速度可能不會像一些車企預期的那么快。他認為,目前的電動汽車市場還不夠成熟,電動汽車高昂的售價和糟糕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可能會使除了早期客戶之外的消費者不太能接受純電動汽車。
而更早之前,豐田總裁豐田章男認為,電動汽車存在過度炒作。并且強調,在汽車產業變革的同時,也應該要保護就業。豐田的高層的表態讓外界覺得豐田汽車在向新能源電動化轉型上似乎還有所“保留”。
編輯
不過隨著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變革快速推進,加上我國“雙碳戰略目標”的驅動。豐田汽車也啟動了相關電動化轉型,其中驚艷外界的是,去年年底,由豐田章男親自站臺,豐田汽車一口氣推出15款電動車,陣容覆蓋了轎車、SUV、跑車以及皮卡等品類。涵蓋純電動、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等電氣化車型。
同時豐田宣布到2030年將累計投入8萬億日元,用于技術研發和設備投資,其中4萬億日元用于開發純電車,目標是在全球銷售350萬輛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豐田計劃到2030年將推出30款電動汽車,雷克薩斯將于2035年轉型為純電品牌,同時到2030年其在中國、歐洲和北美,純電動銷量將達到100%。
需要指出的是,豐田汽車在發展純電動的同時,并未放棄混動路線。對此杰克·霍利斯表示,在短期內,豐田將繼續開發混動車型,因為混動車型價格往往更實惠,而且不會讓消費者產生駕駛純電動汽車時的那種里程焦慮。相比純電動車型,杰克·霍利斯認為混動車型更有可能吸引市場上的消費者。
此次豐田汽車將傳統動力工廠改造為動力電池工廠,這表明豐田汽車在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同時,也縮減了部分傳統汽車業務。未來隨著這些新工廠的動力電池投產,豐田在保障自身產業鏈安全的同時,也將與北美市場形成新能源動力電池產能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