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經濟報記者 孫煒杰
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4.5萬輛,2021年新建各類充電設施11.89萬根,全年高速充電量位居全國第一,公共充電量列全國第二……近日,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進工作會在徐州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我省緊跟全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步伐,在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消費推廣和相關產業鏈打造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資料圖片)
推廣應用迎來增長爆發期
近30個品牌、50余款新能源車型分列左右,引來不少消費者試駕;舞臺屏幕上,兩條賈汪秋季精品旅游線路交錯呈現;一旁的賈汪特產展銷點位,來自當地的果酒、蛋雕攤位邊人流如梭……近日,為期三天的江蘇省新能源汽車下鄉(徐州站)暨“賈汪真旺”金秋文旅消費季活動啟動,吸引了大批市民。“新能源汽車產業離不開消費市場的有力支撐,要著力搭建好新能源汽車下鄉這一活動平臺,暢通新能源汽車產業供需循環,推動城鄉汽車消費升級,以消促產,全力開創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打造和普及應用新局面。”徐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偉說。
去年以來,我省多地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實現爆發式增長,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車上牌量23.9萬輛,同比增長233.7%;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車上牌量24.0萬輛,同比增長130.0%,市場滲透率22.4%。公共領域內,今年1至7月推廣應用公交車519輛、出租車16300輛、環衛車263輛、公務用車504輛、重卡219輛、郵政車2161輛、物流車1279輛、機場用車28輛。
數字增長的背后,是我省各地針對公共領域和個人消費領域分類施策的努力。南京市面向個人消費領域,借鑒深圳、杭州等地先進經驗,投入5000萬元財政資金,采取抽獎形式,按照車輛售價,逐月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消費者給予分檔補貼。據統計,7月南京全市個人購置新能源汽車數量較6月增長60%以上,第二期報名人數較第一期增長64%。在公共交通領域,常州持續推進“綠色車輪”計劃,采購任務列入各相關部門年度考核。目前,全市累計購置新能源公交車已達1321輛,年內還將新增360輛純電動公交車。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產業轉型升級處處長熊斌謙表示,為充分調動各領域新能源汽車消費積極性,我省持續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進縣鄉、進園區、進機關“三走進”,推進車輛銷售、充電設施、金融服務、維修保養、優惠政策、電商直播“六下鄉”,在南京、徐州、蘇州、南通、淮安、鹽城、泰州、宿遷開展10場以上巡展活動;目前已在南京建鄴、蘇州昆山、宿遷宿城相繼開展了推廣應用活動。同時,鼓勵各地在國家促消費政策基礎上出臺購車補貼、發放消費券等政策舉措,鼓勵參與巡展車型拿出實實在在讓利促銷方案,讓更多購車消費者得到實惠。
充電設施網絡持續優化
充電設施建設是城市發展綠色交通的新基建重點,也是串聯起城市綠色出行地圖的連接點,只有“點”的建設滿足需求,江蘇達成“雙碳”目標的藍圖才能早日繪就。今年7月,無錫市市政集團下屬無錫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10座充電站上線,開始試運營,邁出了市政充電“打造3公里充電圈”的重要一步。記者獲悉,按照計劃,無錫將在3年內建設300座快速充電站,在“十四五”期末實現主城區公共充電設施服務半徑0.9公里全覆蓋。
無錫“百站千樁”規劃中的星星點點,同全省各地的充電設施建設相匯,連成星河。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省新建各類充電設施11.89萬根,比上年增長194.6%。其中,私人充電樁10.65萬根,增長221.02%;公共充電樁9883根,增長66.7%;專用充電樁1963根,增長84.5%。當年累計建成數量為歷年之和。今年1至7月,全省新建充電樁118704根,同比增長202.6%。目前全省累計建成各類充電設施33.5萬根,其中公共樁建設總數11.2萬根,列全國第三位。全省高速公路220個服務區建成充電樁832根,其中快充樁807根,占比97.0%,率先實現快充樁高速服務區全覆蓋。
為充分調動基礎設施安裝積極性,并確保建成后最大化利用資源,我省各地紛紛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南京通過出臺一系列舉措,探索新建居民區充電設施足備、設施安裝標準化和服務一體化的“開門接樁”示范項目;揚州、常州分別通過各自的“宜行揚州”公眾號和“常電通”平臺,為全市電動汽車充電打造了一站式服務與監測平臺。
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力
“發車!”9月2日,徐工集團325臺純電動重卡組成的全球最大純電動物流車批量出口車隊從徐州發運南美,這支由徐工集團自主研發的換電牽引車、換電自卸車和純電動非公路寬體自卸車隊伍,連同搭建了“車、電、站”一體化運營生態的徐工成套化換電生態一起“打包出海”,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企業的崛起壯大,離不開我省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支持引導。在蘇州,經過多年培育,一條覆蓋氫氣制取、儲運、加注、應用和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已然形成;在鹽城,隨著政府支持悅達起亞新能源汽車出口基地建設與華人運通拓展市場,全市相關產能和產業鏈優勢得到進一步提升;徐州交控集團與徐工集團簽訂綠色交通示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打造城市級充換電服務平臺,等等。
從電池生產到整車制造,近年來,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步前進,產業集聚效應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得到加速發展。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下一步,我省將持續加強新能源汽車供需對接,加快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進程,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從消費端快速帶動江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全面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