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銷量超過特斯拉,一舉奪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TOP1,并且在7月21日,正式宣布進軍“進口禁地”日本乘用車市場,實現里程碑跨越,國內新能源汽車開始騰飛,新能源、智能化正處于風口浪尖上,一直被外資品牌占領的汽車市場,開始涌現中國力量,汽配廠商也迎來黃金發(fā)展機遇。
中國擁有最大的汽車市場,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000萬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但是由于起步較晚,汽車工業(yè)整條產業(yè)鏈均處于“高端失守、低端混戰(zhàn)”境地,而新能源汽車的出現逐漸改變這一格局,與傳統(tǒng)燃油車時代不同,在智能電動的底層框架內,中國自主品牌在核心技術、產品力、品牌、供應鏈、人才等方面,相比合資/外資有“換道”后的領先優(yōu)勢。而特斯拉這條大鯰魚,也成功攪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帶動一群“沙丁魚”崛起,新勢力蔚小理、哪吒、零跑、威馬等在賽道狂奔,傳統(tǒng)車企比亞迪、廣汽、吉利等則更加重視系能源市場,研發(fā)市場兩頭抓;在此基礎上自主品牌份額迎來跨越上升,改變全球市場競爭格局,自主品牌競爭力逐漸提升。
據Clean Technica整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榜單顯示,今年上半年,TOP20系能源車企中,中國車企占據10席,比亞迪位居榜首,而Top 20車型榜單中,中國汽車品牌更是占據14席,比亞迪共上榜6款。中國自主品牌的聲量不斷增大,在汽車市場實現彎道超車。
而這兩年中國新能源車市擺脫了完全由政策推動的局面,雙碳政策不斷要求車企進行轉型,新能源車企不斷規(guī)劃新車型和增加產能投資,優(yōu)質的供給激發(fā)市場需求,市場逐漸轉變?yōu)樽匀簧L狀態(tài),迎來發(fā)展黃金期。
除了鯰魚效應,引進特斯拉,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國內電動車產業(yè)鏈上下游,當時的其中一個條件為,3年內,特斯拉的供應商必須實現100%國產化,一個成熟的車企可以帶動整條產業(yè)鏈的發(fā)展,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層面具備全產業(yè)鏈資源,具備“三電”的自主生產能力,建立完備電池材料供應體系,電芯關鍵材料實現全部國產化,性能優(yōu)質,成本降低;生產設備國產化率達90%以上,關鍵工序的裝備國產化率達84%,一改之前在燃油車關鍵零部件領域大而不強的局面,在全球市場話語權逐漸增強。
危機并存,新能源汽車主機廠成本高企,壓縮零部件成本,零部件廠商利潤壓縮,且新能源汽車配件從中小型生產逐步轉為大規(guī)模生產,對汽配廠產能提出更高要求,同時,眾多新能源品牌不斷提高驗廠標準,將數字化納為檢驗標準之一。實現自動化生產、提高加工效率將成為整個新能源汽車配件產業(yè)追逐的方向。
針對汽車汽配行業(yè),鼎捷軟件特別推出相關行業(yè)分析報告,深度解析新三化、新能源汽車以及汽配行業(yè)的發(fā)展與突破。除此之外,我們還準備了一份汽車行業(yè)人士大禮包,私信回復“汽車行業(yè)人士大禮包”即可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