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有兩個大的方向,一個是電動車方向,一個是氫能源車方向。
(資料圖)
電動車已經規模龐大,氫能源呢?
星空君多次表示,并不看好氫能源車的短期發展。
但是,同時也看好氫能源車在重卡等領域的替代發展,只是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有沒有做得好的?
有,韓國。
2021年,全球70%的氫能源車在韓國,接近1萬輛。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7月6日表示,由現代汽車、SK、POSCO等國內大企業主導成立的“韓國氫能商業峰會”(Korea H2 Business Summit)當天在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DDP)舉行“2022氫能投資日”活動,正式宣布氫能基金成立,規模達5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6億元)。該氫能基金旨在活躍氫能領域投資,將對國內外氫能生產、流通、儲存基礎設施建設及氫能關鍵技術研發進行投資。氫能商業峰會成員等國內企業和外部投資者將向該基金出資5000億韓元,基金計劃運作10年。
而韓國生產的氫能源車,主要是重卡。
中國什么進展了?
當然也沒閑著。
上汽把氫能源研發子公司捷氫科技拆分出來,準備科創板上市。
捷氫科技是一家專注于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工程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設計、控制、集成、工藝開發、生產制造、整車適配等環節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在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核心部件膜電極的自主研發與制造中取得突破并實現了國產化、產業化。
考慮到制氫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整個行業主要依賴補貼。星空君從招股書里看到了新的氣象:以獎代補。
2020 年 9 月,財政部等五部委下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將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該政策標志著“ 以獎代補” 替代產業補貼,旨在推動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
獎勵和補貼有什么區別?
有成果才給獎勵,可以有效的規避為了騙補而建立的落后產能。
作為氫能源起步階段,公司對大客戶的依賴度較高,尤其是對大股東上汽集團過度依賴。
公司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100.00%, 98.33%及 77.51%,前五大客戶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 主要原因系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整體尚處于商業化初期,行業的總體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從事燃料電池汽車開發、生產和銷售的廠商及其他業內客戶相對較少,導致公司的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