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張江科學城的智駕科技MAXIEYE宣布,公司已獲得廣汽傳祺L2級駕駛輔助(ADAS)量產項目定點,定點車型將配置MAXIPILOT 1.0全速智能巡航系統。
(相關資料圖)
這款系統是智駕科技MAXIEYE基于感知到規控全棧自研能力,實現的L2級智能駕駛系統產品,可賦能客戶為大眾消費群體提供“老司機”的極致駕乘體驗。值得關注的是,自2021年發布后,MAXIPILOT 1.0已在合創、合眾等品牌多款車型上實現量產。
目前,智駕科技MAXIEYE已經深耕乘用車和商用車前裝量產市場,提供駕駛輔助(ADAS)和自動駕駛(ADS)系統產品及解決方案,覆蓋L0-L4技術和服務閉環。
2016年,畢業于北理工、MIT的周圣硯博士,以其資深的學術背景和在全球智能駕駛大廠積累數年的一線產業經驗在浦東張江創辦了智駕科技MAXIEYE。核心創始團隊都是擁有10年以上自動駕駛開發經驗的人員。
成立之初,智駕科技MAXIEYE專注商用車ADAS市場,客運貨運雙管齊下,提供AEB、LCC等安全型功能,幾年內覆蓋了市面80%以上商用車品牌,出貨量遙遙領先。商用車市場攻城略地的同時,乘用車智能駕駛產品研發一刻也沒停。
2021年,智駕科技MAXIEYE迎來里程碑突破:發布并量產了從感知到規控全棧自研的L2級全速智能巡航產品MAXIPILOT 1.0,以高性能和高性價比成功滲透我國主流乘用車市場,并提出讓用戶用得起、愿意用的“人人可享”產品理念。
L2的規模化量產,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去了解智能駕駛,嘗試人機共駕的新出行方式,逐步建立起對新技術產品的信任感,也幫助自動駕駛行業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用戶積累”,現階段已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將“是否搭載ADAS,ADAS性能如何”作為購車的衡量標準。
同時,L2的規模化也為行業探索出了一個真正能夠落地的商業模式:基于輔助駕駛產品的規模化量產,不斷進行技術和產品迭代,最終進階成可量產的更高級別自動駕駛。
對此,智駕科技MAXIEY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周圣硯表示,數據是自動駕駛技術迭代的重要生產資料,基于開放場景的L2,收集到的場景數據,在數量上更為豐富、在結構上更為多樣,對實現高階自動駕駛意義重大。
國內智能駕駛技術產業從發端到大規模發展不過數載,期間,我國的AI技術和汽車工業不斷發展,為智能駕駛、智慧出行產業積聚了肥沃的技術土壤。目前,我國ADAS市場尚未飽和,智能駕駛裝配率遠低于歐美。隨著ADAS產品從高端車型向平價市場不斷滲透,智能駕駛將迎來真正意義的“規模化”。
智能駕駛繞不開安全的問題,乘用車也正逐級向輔助駕駛乃至自動駕駛應用演進。從安全到舒適,從高效到美好的出行體驗,ADAS產品市占率不斷提升,成為促進駕乘方式變革的大勢所趨。
記者了解到,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智駕科技MAXIEYE堅持投入80%的精力去攻克20%的極限場景,以安全可靠為基石。
如何解決“系統不穩定、檢測不精準、行駛不流暢”等問題?周圣硯表示,需要打破傳統產業鏈分工,打通從感知到規控的全棧自研技術路徑。
據周圣硯介紹,智駕科技MAXIEYE基于MAXI-NET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模型,自研了視覺感知算法,實現高精度測距測速。基于自主研發的視覺平臺,進行傳感器融合以及規劃控制模塊的開發,則實現了感知與規控的深度協同。通過降低跨平臺引發的誤差疊加,提升了系統整體的可靠性。去年,智駕科技MAXIEYE還獲評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稱號。
在經歷了前期技術攻關和初階功能的量產驗證后,智能駕駛即將進入以規模化為基礎,以數據為驅動力的下半場。周圣硯表示,AI+汽車產業化進入深水區,規模化將驅動行業共迎智能駕駛科技平權時代。希望在浦東深耕智能駕駛領域,攜手上下產業鏈伙伴,共建“軟硬聯合”的生態體系,引領高階智能駕駛產業化落地進程。
文字:楊珍瑩
編輯:倪竹馨
* 轉載請注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 助國產重器“移”路通暢!上海邊檢這樣做→
* 浦東新區第二十一屆家庭文化節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