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新產品的問世以及軟包動力電池市場的爆發,多家機構看好孚能科技的未來發展前景
文|郭懷毅
編輯 | 趙成
(相關資料圖)
當方形和圓柱電池都在結構上有所突破后,孚能科技在軟包電池領域進行了一場包括結構在內的全方位革新。
9月9月,孚能科技在北京舉行“2022孚能科技戰略及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全新動力電池解決方案——SPS(Super Pouch Solution),提出一整套從電芯到系統,從制造到回收的創新解決方案,在續航里程、充電效率、降本增效和適配車型等方面實現了全面升級。
采用大軟包電芯臥式布置設計的孚能科技SPS,使電池系統部件減少50%,材料成本降低33%,提升體積利用率到75%;與搭載4680圓柱電池的車型相比,孚能科技SPS的體積利用率高出12%,擁有3倍循環壽命,導熱效率提升60%。
在軟包電池市場,孚能科技常年維持裝機量第一。但因為越來越多的整車企業使用方形電池,孚能科技在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的整體占有率并不高,去年僅為1.69%,排名第七。
“明年開始,會看到軟包的市占率會大幅增加。”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特別強調了海外市場對公司的重要性:“我們大量產品出口,在中國也不統計。如果統計,我們肯定不是現在這個位置。今年也一樣,我們大量還是出口,國內少數,最終統計的結果和我們實際上的出貨量可能又不一樣。”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預計,到2025年全球軟包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達222.4GWh,未來七年復合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38.2%。
▲ 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博士 圖源:孚能科技
軟包之王的全方位升級
根據分裝方式和形狀的不同,動力電池主要分為軟包、方形和圓柱電池。目前,方形和圓柱電池通過優化電池結構,實現了性能大幅提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比亞迪刀片電池和特斯拉4680大圓柱電池。
SPS則在電池電芯、結構、通用性和生產端都有了全方位升級。在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看來,SPS并非簡單的優化電池結構,而是“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他表示:“(SPS)是圍繞著源頭,就像九幾年設立軟包電池技術路線,從第一性原理分析,我們再重新設立一個技術路線,再引領。不是去和方形電池競爭,而是圍繞滿足整車廠未來的需求。”
在電芯方面,孚能科技大軟包電芯的成功研制為SPS提供了基礎。
孚能科技推出的全極耳、多極耳大軟包電芯,改變上一代動力電池系統多電芯串聯的設計,進而簡化電池系統結構。據悉,大軟包電芯可用于高鎳三元到低鎳富鋰錳、磷酸錳鐵鋰、鈉離子等材料體系,匹配不同需求。鑒于未來快充充電樁300至350kW的功率,SPS以不同充電倍率大軟包電芯,實現了“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的統一配置,滿足各類用戶的出行和補能需求。
在大軟包電芯的基礎上,SPS大軟包電池系統得以采用高效液冷板與底盤的一體化設計,半固態大軟包電芯直接集成于系統底盤,使系統零部件減少50%,材料成本降低33%,體積利用率增加30%至75%。
在通用和適配性上,SPS可在保持電池系統底盤尺寸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節臥式布置的大軟包電芯厚度,靈活調節電池系統的底盤高度,即同款底盤、一款電芯就可適配全系乘用車型。滿足從性能轎跑到城市皮卡的電動化需求,為整車企業縮短新車型的研發周期,并在電芯、底盤等關鍵部件上具備通用性,降低采購成本,保障穩定供應。
最后在生產制造端,大軟包電芯的投產將大幅降低產能投資成本和制造流程費用,設備投資減少50%,廠房面積減少60%,制造能耗和費用分別降低35%和30%,極大改善了大軟包電芯的投資產出比。
憑借著SPS從電芯到生產的全方位升級,王瑀對孚能科技的未來發展抱有充足信心。他表示:“最終能生存下來的公司,首先是技術,這是保證,有了技術才有后續一切可能。二是要有一個團隊以及非常清晰的戰略,使你在賽跑的過程當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就像孚能一樣。我找準我的定位,你再大的量也淘汰不了我,因為我是不可缺少的。”
走出扭虧為盈,機構看好孚能后市
在2022年二季度,孚能科技終于走出虧損泥潭。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孚能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6.93億元,同比上升623.66%;歸母凈利潤0.85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西部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孚能科技在二季度能夠實現單季度盈利的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持續高增長,公司產品實現量利齊升;公司產能加速投放,鎮江工廠二期投產提升公司產能和交付能力,公司前期積累訂單充足,加速交付實現銷售收入大幅增長;與客戶形成合理調價機制傳遞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對于孚能科技的未來發展,西部證券表示2022年1至7月裝機量達2.1GWh,同比增長134.7%,國內動力電池廠商中排名第七;成長快于行業且深度綁定國際大客戶,看好孚能科技長期發展潛力。
同樣看好孚能科技的還有民生證券,其在研報中預計,考慮到孚能科技產能釋放節奏穩定,海外客戶指引穩定,公司成長空間明確。
根據高工鋰電的統計數據,在2021年中國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中,孚能科技位列第一。但在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排名中,孚能科技僅為第七名,市場占有率僅有1.69%。
有分析人士指出,孚能科技雖然在軟包電池市場拔得頭籌,但受限于這一細分市場的體量有限,孚能科技在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的總體份額并不高。華經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憑借電池封裝可靠度高和系統能量效率高等優點,從2017年到2022年,方形電池在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的份額從57.5%增長至86.4%,軟包從15.3%降至7.3%,圓柱從27.2%降至6.2%。
▲ 圖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但憑借著體積小、重量輕、比能量高、安全性高、設計靈活等多種優點,軟包電池正在獲得越來越多整車企業的關注。2021年,比亞迪在DMI混動車型上,開始使用軟包模組,俗稱“小刀片”。新勢力中,小鵬軟包電池車型數量也在上升,蔚來也嘗試使用軟包電池。
在海外市場,軟包電池的普及程度較國內更高。有數據顯示,2020年歐洲銷量最高的20款電動汽車中有15款采用了軟包電池,包括雷諾、大眾、現代、奧迪、日產、戴姆勒、沃爾沃等,市場占比超70%。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預計,到2025年全球軟包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可達222.4GWh,未來七年合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38.2%。
“明年開始,會看到軟包的市占率會大幅增加。”王瑀表示:“我們大量產品出口,在中國也不統計。如果統計,我們肯定不是現在這個位置。今年也一樣,我們大量還是出口,國內少數,最終統計的結果和我們實際上的出貨量可能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