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從追求更高的續航里程,到追求減重降本,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憑借設計結構的創新,也在不斷進行革新與升級。其中,從概念走向量產階段的CTC技術,被汽車行業廣泛提及的同時,也走向了大眾的視野。近期,大眾、沃爾沃、特斯拉、寧德時代巨頭車企、電池廠商紛紛宣布入局。而在今年4月份,零跑則率先發布了智能動力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成為該前沿技術領域的領跑者。
CTC技術,即Cell To Chassis無電池包技術,其作為電池系統集成化的關鍵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實現革命性突破的重要環節。
具體來說,新能源汽車電池傳統的集成方式是CTM(Cell to Module),這項方案是先將電芯(Cell)組裝成為模組(Module),再將模組安裝到電池包(Pack)里,形成“電芯—模組—電池包—汽車底盤”的四層結構。這項方案的缺點是,即使電池模組經過多次優化,零部件數量仍然多達近600個,嚴重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空間利用率。而CTC則是直接將電芯(Cell)集成到汽車底盤(Chassis),將結構簡化為“電芯—汽車底盤”,這項方案不僅能顯著減少零部件的數量、簡化裝配步驟、降低整車成本,還能提升電池容量和車輛的續航。
CTC技術雖然是特斯拉最早提出的,但國內卻是零跑首先發布并應用在零跑C01身上,并且還對其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創新。此前,零跑曾公開表示過其與特斯拉CTC技術的差異:“特斯拉直接把座椅安裝的橫梁一起切掉裝到電池包上蓋;國內的友商橫梁仍在車身上,只不過把地板掏掉了,用電池包的上蓋當做地板,腳踩在電池包蓋上;零跑沒有完整的電池包概念,直接把車身結構或者是底盤的結構變成電池包的結構。”
從理論上來說,零跑C01的方案相比特斯拉要更折中,并且在安全、NVH等方面的表現也會更好。此外,零跑C01的CTC技術還讓整車垂直空間增加了10mm、電池布置空間增加了14.5%,零部件數量減少了20%。這也是零跑C01,最高續航里程為何能達到717公里的原因之一。
可以說,零跑不僅以強悍的技術研發實力,以及前瞻的技術布局眼光,率先將CTC技術實現量產并在零跑C01上落地,還對其進行了創新,打消了外界對于該技術在安全方面的顧慮。事實上,零跑對于CTC技術的率先布局與創新應用,只不過是民族品牌在科技領域競爭中的一個縮影。歷史已經無數次印證了一個道理,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在某個產業、行業或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就必須要將核心技術、產業標準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這些事物,本質上就是由無數個“零跑創新的CTC技術”構成的。至于零跑在未來,是否能夠長期在相關細分領域保持領先地位?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