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從2021年7月高國林接棒陳昊成為東風日產中方一把手以來,東風日產的表現并不樂觀,三缸發動機和 e-Power 車型銷量未達預期,今年日產品牌還面臨失守百萬年銷的危機,即將上市的Ariya是日產的電動化先鋒,但日系品牌電動車在國內未受消費者全面認可的前提下,Ariya前景尚不明朗,能為東風日產提供幾成增量也還是未知。
1-8月同比下滑16.8%
日前,8月新車交強險數據出爐,數據顯示,東風日產旗下日產品牌8月上險8萬輛,1-8月上險51萬輛,同比下滑24.99%;啟辰品牌8月上險8578輛,1-8月上險6.1萬輛,同比增長25.36%。
(相關資料圖)
而根據此前乘聯會發布的零售端數據,東風日產(含日產、啟辰、英菲尼迪)8月、1-8月零售量分別為8.8萬輛、61.9萬輛,同比下滑8%以及16.8%,成為8月銷量TOP10車企中唯一同比下滑的企業。
同時,相關數據顯示,1-8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295.0萬輛,同比增長0.1%,乘用車市場已經重回正增長。這也意味著,東風日產的表現要大幅落后行業平均水平。事實上,8月份,東風日產的表現下滑沒有過多外部因素干擾,作為對比,同為日系車品牌的兩豐兩田均迎來大幅增長的零售表現。
具體來看,兩大支柱車型中,由軒逸e-POWER、第14代軒逸、新軒逸·經典組成的軒逸組合8月銷量為4.38萬輛,同比下降8.6%;天籟今年8月銷量為1.41萬輛,較去年同期的1.5萬輛下降5.6%。
支柱車型銷量的下滑,在僅剩4個月情況下,也讓東風日產日產品牌“達標百萬年銷”壓力倍增。近兩年,東風日產雖然發展進入下行趨勢,不復此前的快速增長,但整體仍然勉力維持百萬年銷水準,2021 年日產品牌實現銷量104萬輛,同比下滑 7.6%。
作為東風日產而言,連續7年百萬年銷已經成為其最亮眼一張名片,由東風日產前任中方一把手陳昊締造。2014年陳昊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市場銷售部副總部長,主導東風日產的年輕化戰略并開啟情感營銷,上任次年,東風日產首次突破百萬銷量大關,陳昊因此也被外界冠以“百萬先生”之稱。
“百萬級”銷量面臨失守
而自2021年7月,高國林接任東風有限副總裁、東風日產副總經理后,日產品牌頹勢加劇。高國林的首秀來自全新一代奇駿亮相當天,彼時,其自信地表示:“今天站在這里,我也將開啟東風日產的新征程。”
但隨著奇駿的三缸車型不受市場認可,高國林的新征程也成為空話。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8月,奇駿+奇駿·榮耀累銷僅為15001輛;而在去年換代之前,奇駿單款車型就有月銷過萬表現,2021 年全年奇駿在華累計累計銷量超過10萬輛,其中 1-6 月銷量分別為 1.85萬 輛、1.01萬 輛、1.44萬 輛、1.43萬 輛、1.28萬輛、1.15萬輛,換代之后,奇駿銷量全線下跌。
前有別克的三缸機英朗、后有長安福特福克斯均已翻車在前,在三缸機上折戟,已經證明三缸機車型在國內市場上的水土不服。此外,東風日產的另一戰略車型“e-POWER軒逸”的投放,也并未取得積極成效。
據觀察者網報道,日產軒逸e-POWER車型上半年累計銷量僅1萬多輛,僅占軒逸總銷量的不到6%,東風日產總銷量的不到3%。雖然官方并未公布e-POWER軒逸車型銷量,但今年1-8月,軒逸累銷29萬輛,同比下滑14.4%,從中可以確定的是,e-POWER車型的加入為軒逸的市場表現增色有限。
事實上,高國林也曾表示,“時代在變、產業在變、消費者在變。”但顯然,高國林為首的中方管理層未能打消日產的戰略投放,延伸而來的三缸機戰略后果,也變成并非高國林所能解決的問題。
純電Ariya 9月28日上市
除了產品自身的原因之外,東風日產的頹勢還有其他多方因素導致,一方面,自主品牌的內卷競爭已經極大壓制日系品牌的生存空間。
中汽協研究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已經上升為47.8%,排名第二位的德系品牌乘用車市占率為20.2%,而排名第三的日系品牌乘用車市占率為19.5%,失守20%份額大關。
另一方面,在電動化賽道,日系品牌更以動作遲緩出名,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對于這一賽道,2021年底,日產汽車才“姍姍來遲”地拿出較為完整的電動化戰略,發布“日產汽車2030愿景”,宣布未來5年內投資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28.4億元),加快推進電驅化產品布局和技術創新,推出20款純電動車型和搭載日產e-POWER技術的車型。
根據規劃,到2026年,在中國市場,日產汽車要實現電驅化車型銷量占車型總銷量的40%以上。而直至今年4月,東風日產才推出純電戰略SUV Ariya。據了解,ARIYA是日產NISSAN NEXT計劃的首款全球戰略車型。Ariya定位緊湊型SUV,根據業內媒體報道,該車將于9月28日正式上市,預計20萬起售。
不過,日系電動車已經錯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波紅利,前景尚不明朗。據悉,同為日系品牌,廣汽本田的e:NP1 極湃1自今年6月上市后,至今銷量仍在低位徘徊,累銷不過千臺,姊妹車型東風本田的e:NS1耗時4個月,8月份剛剛以878輛的成績摸到千輛門檻,累銷1911輛。豐田的bZ4X上市前夕“被迫”叫停,至今仍未透露最新的上市時間。
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為市場驅動。乘聯會數據顯示,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達到52.8%,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9%。而在Ariya所處的緊湊型新能源SUV市場區間內,除了日系電動車的內耗,還有已經初具規模的大眾ID.系列,Ariya突圍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