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哥說車 聽風吟】“花十幾萬買的車不到三年跑1.6萬公里都是毛病”,一位2018款東風風行T5車主在第三方汽車投訴平臺車質網中表示。翻開東風風行T5的投訴列表,風行T5車主的投訴信息不在少數,其中不僅包含了關于發動機、變速箱的投訴,更包含了車身抖動、行駛跑偏、車身異響、車門生銹、輪轂氧化嚴重、車聯網功能失效、副駕駛車門膠條開裂等形形色色的投訴。
而如此表現的東風風行T5在銷量上自然也是表現慘淡,據報道,剛剛過去的7月份,其銷量僅為1739輛,而前7個月其總銷量也僅為15774輛,同比下滑了45.7%。與之對應的也是東風風行銷量上的萎靡,其上半年的總銷量僅為4.11萬輛,同比去年下滑48.02%,幾近腰斬(數據來源:文武車道報道)。
或許是為了提振銷量,9月20日,東風風行“風行T5馬赫版”上市。看名字就知道,東風風行把母公司東風公司的新成果“馬赫動力”拿了過來,不可否認,這是一套兼顧燃油經濟性與性能的動力系統,同時也有著鮮明的“自主色彩”,與東風風行此前外采發動機的歷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相關資料圖)
看起來,東風風行要帶著自主的光環,再次上演一次“風行速度”。但馬赫動力能帶著東風風行重回當年年銷量超過20萬輛的輝煌時期嗎?或許,一次“換心”不足以讓東風風行實現銷量快速增長,至少從風行T5的投訴來看,東風風行的癥結遠遠不止于“發動機”。
外采發動機或成為歷史 但東風風行的癥結不止于此
在東風風行的歷史上,與很多末流品牌一般,也充滿了外采發動機的歷史,即便是去年一度火熱的東風風行T5 EVO用的也是沈陽航天三菱生產的1.5T發動機,而東風風行MPV新作同樣也延續了這一臺發動機。當然,適用這樣一臺外采發動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畢竟曾經搭載這臺發動機的眾泰TS5、東南DX7現在的結果如何,消費者心中也有數。
或許是東風風行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更換發動機,由外采轉向內采,畢竟東風公司是東風風行的親人,馬赫動力也是東風公司的大作。可換發動機就能解決東風風行如今不算好的窘境嗎?至少從東風風行旗下投訴來看,產品的工藝以及品質缺失要比更換發動機更加迫切。
以東風風行一度火熱的SUV風行T5 EVO為例,車質網信息顯示,截止目前改款車型的投訴共有37例,對于一款上市僅一年左右的車型來說并不算少,而從投訴內容來看,其搭載的三菱發動機并沒有成為這款車型的累贅,關于發動機的投訴僅6例,而關于車身電器及附件的投訴多達27例。其中包括天窗密封不嚴、車身異響、車燈進水、棚頂鼓包、方向盤按鍵失靈、漆面掉漆等形形色色的投訴。
而更換馬赫動力的風行T5也同樣如此,即便拋開了有關發動機異響、抖動、漏油、缺缸等等故障的相關投訴,風行T5仍算不得一臺完美的車型,車身抖動、行駛跑偏、車身異響、車門生銹、輪轂氧化嚴重、車聯網功能失效、副駕駛車門膠條開裂等形形色色的投訴已經詮釋了這款車型在工藝和品質方面的缺失。菱智、景逸等車系也大致如此,關于車輛的質量問題層出不窮且種類繁多,甚至“東風風行景逸XV排氣管消音器經常掉落,排氣管消音器存在嚴重質量缺陷問題”這類罕見的故障也出現在了投訴中。
眾所周知,目前很多消費者對于國產品牌車型仍抱有“毛病太多”的偏見,結合東風風行旗下車型來看,這一偏見還遠沒有到消除的地步,至少更換一套動力系統還遠遠不夠。
從“風行速度”到在生死線徘徊 東風風行改變流于表面?
回顧歷史,東風風行也算是建立過輝煌的品牌,作為一個以商用車“起家”,定位低端的品牌,曾靠頗具性價比的車型,年銷量從2009年的5萬輛到2016年的26萬輛,創造了業內稱贊的“風行速度”。
但“風行速度”或許能夠體現當年東風風行的爆發力,但卻不具有持久性。東風風行銷量自2017年開始,連續四年大幅度下滑,2020年銷量跌破10萬輛,僅有8萬輛。按照行業內,“年銷量十萬輛,是一家車企的生死線”的流行說法,2020年的東風風行已經一只腳踩進了死亡線之內。
或許是為了跨過生死線,2021年,一個神似“蘭博基尼”的車標由東風風行發布,謂之“勁獅標”。更換LOGO的背后是東風風行對于銷量連年下滑的思考,可喜的是,當年憑借首款搭載“勁獅標”的東風風行T5 EVO東風風行2021年銷量達到了13萬輛,不過與“確保2021年銷量達到16萬輛,挑戰19萬輛”的承諾相差不小。
而到了2022年,幫助東風風行在2021年實現銷量增長的風行T5 EVO也表現慘淡,據懂車帝數據顯示,東風風行T5 EVO在今年8月的銷量為3252輛,相比今年3月的6612輛幾乎腰斬。要知道,盡管燃油車已經不被待見,但在購置稅減征的背景下,6月以來的燃油車市場還是擁有一定的活力,相對來說,東風風行T5 EVO的成績著實不算好看。值得一提的是,其8月銷量不佳還是在東風風行T5 EVO推出了“熱浪版”車型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熱浪版”本質上和普通版相比,也僅僅在外觀上做了調整,至于核心的三大件和配置等,熱浪版和普通版壓根沒有什么差別。你讓消費者如何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