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周一表示,中國將把新能源汽車(NEV)的購置稅豁免再延長一年,直到2023年底,以支持該行業的發展并促進消費。
這是自2014年中國推出該政策以來的第三次延期。最新的豁免規定將于今年年底到期。續簽豁免適用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的新能源汽車,涵蓋符合一定要求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此舉可能會極大地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秘書長崔東樹周一告訴環球時報。
【資料圖】
崔指出,它可以穩定市場預期,進一步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以及行業的穩定發展。
此前的政策激勵導致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成為國內消費的重要驅動力。
8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產銷量均創下新高紀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表示,產量達到691,000輛,同比增長120%,而銷量達到666,000輛,增長了100%。
截至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超過去年年底CPCA預測的550萬輛,全年數字有望達到650萬輛。
8月,一些地方政府還宣布了新的激勵措施,以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例如,華南省海南省表示將向符合條件的個人提供8,000元人民幣(1,117美元)作為改用新能源汽車的獎金。中國中部湖南省長沙市表示,將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停車費折扣。
美國政府還旨在通過所謂的“2022年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來培育電動汽車行業的國內產業鏈,其中包括此類車輛的稅收抵免。
然而,為了獲得美國的稅收抵免資格,汽車制造商必須在北美完成汽車裝配,并從美國或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采購很大一部分主要電池部件,包括鋰、鎳和鈷等金屬。
美國商務部周四表示,美國的立法涉嫌違反世貿組織的“最惠國待遇”待遇和國民待遇原則,如有必要,中國將采取措施維護其合法利益。
一方面,鑒于美國缺乏競爭力的工業能力和高昂的成本,這對美國來說不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另一方面,該法案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影響有限,崔說。
崔說,中國已經發展了相對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具有突出的優勢和不斷增長的全球影響力,而該行業在歐洲和北美的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商主要與日本和韓國爭奪世界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