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賽道,不僅比拼產品,還比拼話題和流量。
提起新能源品牌和產品,好像網路上經常能夠看到很多新勢力品牌的聲音,卻忽視了傳統品牌的力量,尤其是很多在燃油車市場表現非常好的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在純電賽道,好像這些品牌都在醞釀著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就是如何“轉身”。
大象轉身會有效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筆者近期來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試駕東風日產ARIYA,這是來自于NISSAN NEXT首款全球戰略車型,更代表著日產純電領域的決心之作,這款產品,究竟有怎樣的特點呢?
關于ARIYA的設計,筆者在此不做過多贅述,畢竟審美眼光取決于不同消費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有一點筆者要特別強調一點,就是ARIYA在內部空間設計上,前排主副駕駛之間,并未像傳統車型一樣,用T字臺去區隔,而是采用了開放式設計,也就是說是一片可以互動的空間,給予主副駕駛在行駛路上更多的互動體驗。
也許日產在電動化的聲音并不高,但是日產對純電技術的積累還是非常豐富的,早在75年前,日產就已經涉足電氣化領域,并且在電池技術研發和制造上,擁有25年的經驗,根據日產官方表示,日產在電動領域,創造210億公里0重大事故,這一點的確是比較有沖擊力的。
當然,回歸車輛本身,ARIYA分別擁有單電機和雙電機兩個不同版本,同時對應的就是兩驅和四驅版,無論單雙電機,ARIYA標配90kWh電池包,根據相關數據顯示,ARIYA的電池包能量密度為150+Wh/kg,在目前電動車行業的能量密度標準來看,相對普通;但依舊能夠在有限的空間下,塞下如此大的電池包,說明日產在ARIYA內部的結構優化上,的確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包括電池包的PACK也有獨特之處,有機會可以跟大家詳細探究。
前文提過,日產品牌非常重視電動車的安全性,不過高的追求高能量密度換取純電車的長續航,正是日產的安全之道,從目前的用戶關注點來剖析,日產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
駕駛體驗有驚喜
既然是傳統品牌的產品,筆者也從傳統角度來剖析。在本次實踐過程中,分別有城市道路、場地賽道兩種試駕路線,先來聊城市道路。
提及日產,一定會想到日產被用戶所青睞的“大沙發”外號,沒錯,此次ARIYA也同樣延續了日產的舒適風格,無論是前排還是后排,均采用0重力座椅,長途還是短途,均有非常高的舒適性。并且車輛在駕駛起來以后,即便速度超過100km/h,甚至達到120km/h的速度,車內幾乎聽不到任何的風噪,僅有比較細微的路噪會傳遞到車內,舒適性方面,ARIYA的確有非常高的水準表現。
筆者在城市道路試駕的是兩驅版,在性能方便,固然不會像雙電機一樣非常迅猛,但動力的響應還是非常積極的,尤其是中后段猛踩加速踏板,依舊會有比較積極的動力響應,讓筆者在駕駛起來時,對ARIYA的表現還是非常驚喜的。
城市道路更多的是體驗到了ARIYA的舒適性,而場地試駕,則要考驗ARIYA的操控性。
場地試駕路線隨不長,但其中包括直線加速、高速彎、繞樁等考驗底盤和操控性的體驗,而在試駕場地內,體驗的則是雙電機四驅版。
在直線加速環節,瞬間地板油的加速,能夠感受到ARIYA非常積極且迅猛的直線加速能力,雙電機的瞬扭釋放,能夠體驗到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到了高速彎的入彎前階段,無需提前過多的降低車速,依舊能夠感受到ARIYA帶來的駕駛自信,筆者在第一次入彎時速為62km/h,并且在入彎和彎心前并未加速,過了彎心后則瞬間加速,整個過程ARIYA也表現的非常平穩且扎實,底盤的韌性要給到好評的,當然也得益于90kWh電池在下面的下壓力支撐,駕駛的自信感非常高。
而后的繞樁和U型彎,也都有很好的表現,也讓筆者對日產ARIYA的印象有了比較大的反轉,并不代表舒適只能舒適,而是舒適的前提下,也可將運動性拉滿。
所以,筆者認為,ARIYA從傳統的角度來思考,的確是一臺日產下了很大功夫,產品完成度很高的車型。
寫在最后
日產ARIYA對于整個日產品牌,都是對電氣化領域的“決心”,筆者此前探討過很多傳統品牌在轉身的決心,很多品牌則表現的“畏手畏腳”,產品的完整性表現的比較低,而日產ARIYA這款產品,則表現出了讓筆者意外的體驗。
日產ARIYA即將上市,在上市以后會公布價格,價格對于用戶而言非常關鍵,對于ARIYA的未來也非常關鍵,決定著是否會在市場上擁有更大的聲浪,當然,在體驗過產品以后,筆者還是非常期待這款產品正式上市以后的表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