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 " 其實不是問題,問題是怎么卷?
在新能源車市場上,大家拼里程、拼加速、拼大屏,拼激光探頭,拼 LED 燈陣,拼酷炫外形、拼智能配置 …… 一位新能源汽車企業老總說,身不由己,不拼不行!
當新能源汽車的中國市場占有率達到 26% 的時候,日產推出了 2030 純電戰略的第一款電動汽車 ARIYA 艾睿雅。沒有想要顛覆行業,沒有想要打到對手,ARIYA 只是憑借豐富的技術底蘊,聚焦車輛本身的核心價值,向消費者作出自己的承諾!很明顯,ARIYA 在這里拼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安全!而且日產有底氣,有自信,也拼得起!因為對于日產來說,電動汽車其實不能算 " 新能源 ",75 年的電動動力技術積累,讓日產這樣的主流汽車品牌,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名符其實的老勢力。在特斯拉之前,日產的量產電動車 LEAF 就在全球銷售超過 65 萬臺,并在全世界創下電池累計行駛 210 億公里 0 事故的奇跡。這個奇跡即使是在今天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讓人咂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老勢力的回歸和重新出發,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值,就是可以讓我們看到新能源汽車的另外一種發展方向:強調安全,強調駕駛樂趣,強調精準操控,強調人性化是科技的前提,關注車輛的核心價值。老勢力的追求和堅持,也一定會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新主流。
大家都應該承認的是,當電池自燃事件頻頻發生,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的疑慮始終不能消除的時候,ARIYA 的安全承諾來得彌足珍貴。ARIYA 鄙視那種為提升液態鋰電池的容量與密度,不惜犧牲電池艙內的電池散熱與碰撞變形空間,用各種冠冕堂皇的方式提升電池密度的做法。ARIYA 的觀點是,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道路有千萬條,但電池安全永遠都是第一條!" 寧愿犧牲續航公里也不塞進更多電池 "。
ARIYA 使用的電池是按照日產全球化標準專門定制生產的,日產全新的全工況電池精準管理,以 10 毫秒為單位對電池的工作狀態持續進行監控,從而智能地調整電池的工作狀況,電池即使是在高低溫的環境條件下或者連續多次快充情況下,也始終能夠保持最佳的充放電功率。ARIYA 位于乘員艙下方的高強度鋁制電池方艙,干濕分離,冷卻回路集成在電池下殼,電池模組與液冷系統分離。同時充分預留前后、左右及下方潰縮保護空間,防止電池艙受到擠壓變形。ARIYA 電池方艙最關鍵的防護位置都采用抗壓強度超過 1.5GMp 的超強鋼來布置,這種強度的鋼材在美國和日本通常用于最先進的潛艇制造。
對于消費者普遍關心的續航里程,ARIYA 的解決方式是不忽悠,不夸大,重點在于精準,用精準的續航里程來培養用戶的信賴感。ARIYA 搭載 90kWh 大容量、高密度液態鋰電池,實現了 623KM 精準長距離續航~~~~!ARIYA 的精準是憑借全球用戶 210 億累計公里,基于各種路況、環境以及駕駛習慣成就的大數據智能測算測算出來的,結合對前段駕駛路程電量消耗比率,來實時準確計算剩余續航里程,消弭很多新能源汽車給用戶帶來的那種基于不信任感而堆積的里程焦慮感。
對于市場上許多新能源汽車品牌拼命地堆馬力,拼速度,新能源車的零百速度不斷接近超跑并超過超跑的情況。ARIYA 認為這種追求是冰河世紀的追求,其實是非常幼稚的。ARIYA 認為電動車的速度通過加大電動機的馬力就可以實現,這個其實并不難,但是對速度的精準控制才是最難的,不受控制的速度是沒有意義的。日產希望 ARIYA 不僅有強勁的爆發力,而且還要有穩定的控制力。因此選用的電機對扭矩的控制精度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水準。
中國空間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問天實驗艙,其發射時的入軌精度控制在 1/1000 秒,也就是 1 毫秒,1 毫秒是什麼概念?人看到東西,視神經感覺的延遲大約 100 毫秒 , 大腦出現腦電在 170-400 毫秒左右 . 大約 130 毫秒可以做出判斷 , 產生運動指令更晚 . 所以開車時從看見人到踩煞車平均需要 1 秒。而 ARIYA 車上的電機對扭矩的控制精度是 1/10000 秒,這個精度不僅僅遠遠超出人可以感知的程度,也是震驚世界的中國航天黑科技的 10 倍。在這種控制精度的加持下,ARIYA 不僅擁有最敏捷的快速反應,最大的加速能力,而且擁有最絲滑的平順性。你可以評價其他品牌的電動車好開,但是你評論 ARIYA 的時候,還必須加上 " 舒適 " 和 " 安全 " 兩個字。ARIYA 希望新能源汽車的用戶能夠重新回歸車輛駕駛與乘坐樂趣的本質,不是一昧追求漂亮動力數據,而是講求動力輸出精準能夠跟隨駕駛人的意圖,讓車開起來隨心所欲且舒適。給予消費者是在開車而非在開一臺裝了輪子的手機的滿足感。
日產給 ARIYA 電動車選配的是自行研發的雙電勵磁同步電機,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一樣選擇雙永磁同步電機,或者永磁同步電機搭配交流異步電機。在新能源汽車企業里選擇勵磁同步電機的只有寶馬和日產。表面上看,這只是兩條不同技術路線的選擇,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選擇永磁同步電機只是因要為追求更長的續航里程,因為永磁同步電機的能耗要稍微低一點。實際上是因為勵磁同步電機的開發難度更大,要實現效率和性能的平衡是難上加難,技術研發基礎薄弱的企業會不自覺地繞開這個選擇。日產全鏈路自行開發的勵磁同步電機不僅讓 ARIYA 有著非常強的加速能力,爬坡能力超越同,在 100-120kM/h 時速下仍有超強加速能力;同時通過磁力控制,讓 ARIYA 在一般行駛場景和高速巡航場景都有良好的靜謐性;而且這個勵磁同步電機的過載能力強,轉速范圍很廣,不容易導致電機失磁,有穩定又耐操的特性。勵磁同步電機用在新能源汽車上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其實考較的是企業的技術開發底蘊。當然,對于日產和寶馬這種主流汽車品牌來說,超越技術本身的還有社會責任感,因為永磁同步電機的制造要使用大量稀土材料,稀土材料的開采和加工對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
當然即使是日產和寶馬這樣的主流汽車品牌,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也不可避免地有不同于以往的創新。第一次坐進日產 ARIYA 的駕駛室,眼前如行云流水一般的雙 12.3 英寸屏和木紋輕隱觸控面板,還是不由自主地暗地驚艷一番的。其實 ARIYA 并不拒絕先鋒和前衛的科技感覺,只是不想像時下造車新勢力那樣,在車里無謂地堆砌一堆科技功能,只是機械地把車弄成手機一樣。ARIYA 聚焦科技始于人性,無論是屏幕畫面、還是操作方式都從駕車環境安全性為出發點考慮,并透過原生質感給予用戶人性溫暖,不流于科技的冰冷與隔閡,不想嚇唬人,只想感動人,讓人與車之間有一種互相信賴的伙伴關系。
對于 ARIYA 艾睿雅來說,你看到的感覺到的都很好,看不到的感覺不到的也是很好;但是對于所謂的新勢力汽車品牌來講,看到的感覺到的會很好,看不到的感覺不到的就真的很難說了!
日產和寶馬都是帶有厚重歷史積累的主流汽車品牌,他們是了解人性需求,注重車輛核心價值,強調安全第一的 " 造車新主流 ",他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追求與探索,必然引領新一波電動車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