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秦創原·第六屆國際絲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現場發放了3家企業5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這也是陜西首批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牌照,標志著陜西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落地和產業發展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
陜西3家企業獲5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央廣網發 西安經開區 供圖)
在獲得測試牌照的3家企業中,經開區企業有2家。其中,陜重汽取得1張自動駕駛牽引車路測牌照,該車輛未來將主要用于港口物流領域;陜汽集團取得1張自動駕駛觀光車道路測試牌照,該車輛未來將主要用于大型景區、公園、度假村等休閑娛樂場所。這也意味著,未來乘客可以在某個景區或其他公共場所,搭乘充滿高科技的無人駕駛車輛。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此次獲得路測牌照的自動駕駛車輛都屬于L4級(即高度自動駕駛,系統在其設計運行條件下持續地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并自動執行最小風險策略),除陜重汽的自動駕駛牽引車外,其他車輛均為電動車。
陜汽的無人駕駛產品亮相十四運會(央廣網發 西安經開區 供圖)
經過多年布局和積累,歷經數次技術和產品變革,陜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實力已不容小覷,早在十四運會期間,陜汽的無人駕駛公交一經亮相,就吸引了無數目光。
“外形科技感十足,乘坐安全舒適,還可以自己選擇目的地。”坐上這個沒有方向盤、油門和操作桿的“新家伙”,乘客在感受智能網聯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更對陜汽硬科技贊不絕口。
去年8月,4輛陜汽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渭南市體育中心正式運行,承擔著十四運會觀眾、安保、志愿者等人員的接駁服務。由于沒有駕駛位,整個車廂顯得十分寬敞,皮質的座椅溫馨又舒適,最多可容納8人乘坐。
據了解,這款外形酷似“細胞壁”的微公交,采用“新能源+智能網聯”技術高度融合的設計理念,可快速實現無人接駁車、觀光車、售貨車、快遞車、配送車等不同使用場景的功能拓展,是一款滿足智慧城市應用的L4級智能產品。
同時,該車型自動駕駛系統通過多源感知融合技術,車身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和判斷前方百米內有無障礙物,左右3—5米是否可以安全通行,傳感器通過對車輛360度監測,車輛具備車道保持、智能跟車、緊急制動等智能決策能力,可以在100毫秒以內作出判斷,確保車輛安全。
除無人駕駛公交這一“黑科技”外,無人駕駛重型卡車更是陜汽的一大亮點。作為擁有國內第一張重卡自動駕駛牌照的企業,陜汽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推動產品向著智能化方向不斷邁進。
無人駕駛貨運卡車(央廣網發 西安經開區 供圖)
從2018年展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基于人工智能的L3級無人駕駛貨運卡車——德龍X6000 4X2牽引車,到2020年發布會現場展出一款達到L4級別自動駕駛可量產的德龍X6000,陜汽德龍X6000自亮相以來,刷新了中國重卡諸多紀錄,全新定義了中國高端重卡。
具備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德龍X6000牽引車,全車身配有多個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組合導航等傳感器和高性能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可實現車身前200米至車身后100米范圍內360°環境感知,該車還具備全局路徑自主規劃、復雜場景自主避障決策、作業點定點停車等多項物流轉運場景自動駕駛功能。
陜汽德龍X6000中網正中間陜汽“S”標識中還隱藏了一個紅外線攝像頭,在夜晚的圖像清晰度更高,可以更靈敏地捕捉到車輛前方的狀況,讓安全系數更有保障。
生產車間(央廣網發 西安經開區 供圖)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動控制技術被應用在汽車上,無人駕駛汽車也成為汽車產業的一大變革和未來趨勢,更是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之一。作為全省、全市汽車產業的主戰場和頂梁柱,經開區多方布局,大力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不斷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
近日,隨著中國誠通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富春控股集團、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拓普集團的相繼簽約落戶,經開區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圍繞陜汽、吉利等龍頭企業形成的集群優勢愈發顯著。
在此基礎上,經開區將在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上深耕細作、全力謀劃,搶抓汽車產業發展新機遇,聚焦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推動商用車和乘用車產業鏈不斷提升,加快實施“兩鏈”融合科技行動,帶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集群式快速發展。(西安經開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