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概要
9月 15日至 17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先進動力系統分會(以下簡稱分會)中期高層會議暨高峰論壇在杭州召開。總會秘書處領導,分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以及來自整車、零部件、媒體等機構共計 6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為下半年分會的工作明確了方向和目標,并圍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市場預測、以及混動技術發展趨勢等話題展開對話和研討。
(資料圖片)
與會人員合影
分會高層會議由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李理光教授主持。 分會秘書長張彤先生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分會中期工作總結,他指出,分會在總會秘書處的領導下,按照年度規劃會議部署要求,積極開展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計算模型、能源和替代燃料、標準法規政策、國家第七階段排放法規、產業鏈安全及 “卡脖子 ”關鍵技術和產品的培育、國際交流、向 IJPT等期刊推薦文章、向 SAE推薦會士、以及打造自有宣傳平臺等 9大課題活動,接下來,分會將繼續按照年度工作計劃要求,主動積極推進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相關的活動。
東風汽車總工程師張建東先生向與會代表發表了題為《雙碳目標下發動機分技術委員會標準架構規劃》的報告,分享了東風汽車在雙碳目標相關的標準構建、動力系統碳足跡核算模式以及碳足跡相關標準委員會的組織架構和工作形式等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與會代表對 2023年度車用動力系統國際高峰論壇的籌辦和分會的下一步工作方向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主任委員王瑞平女士對分會圍繞國家 “雙碳 ”目標展開行動,加強學術與技術合作,搭建行業交流互動平臺等方面做了總結和展望。
高峰論壇由中國電動汽車電驅動全產業鏈技術戰略創新聯盟理事長兼分會專家委主任貢俊先生主持。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先生在線上做了題為《分動力類型汽車發展趨勢》的報告。徐長明副主任分析了油電車型資源依賴度、不同動力形式、不同應用場景以及不同的出行特征等方面,并指出,從中長期看,電動車和燃油車是競爭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將會在較長時間內并行發展,滿足各自消費群體的出行與消費需求;最終,只有從商業本質出發的品牌才能在長期競爭中勝出。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戰略規劃部副部長鄭亞莉女士做了題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評估成果解析》的報告。鄭亞莉女士分享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研究工作的歷程和成果,特別是我國面向 2035年汽車產業的關鍵里程碑目標和 9大關鍵領域技術路線圖的形成。分析了 2021年 9大關鍵領域的技術路線圖實施進展評估與關鍵技術動向,以及 2022年汽車十大技術趨勢,并介紹了 2022年度路線圖研究工作的總體安排。
鄭亞莉女士在會上發言
中汽中心主任研究員楊建奎先生做了題為《雙碳背景下節能與新能源技術路線發展趨勢預測》的報告。楊建奎先生圍繞政策變化和技術變革驅動市場結構變化,以及影響市場結構變化的政策、技術趨勢這兩個視角,分析了 EV, PHEV和 HEV三條技術路線在不同細分市場的敏感性和競爭性,分析了不同驅動系統技術面對雙積分政策、電池元素危機、充電基礎設施、技術革新、市場環境、用戶使用心態、自動駕駛等交叉影響下的優劣勢。并指出,未來多路線并舉的技術路線,是實現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
在分會專家委主任貢俊先生的主持下,現場代表圍繞政策導向、混動系統趨勢、新能源發動機趨勢、全產業鏈安全等議題開展了交流和討論,最后同濟大學李理光教授整理了與會代表的現場討論,并經現場多位專家補充完善,形成并發布了本次高峰論壇的共識。
會議現場
直面全球汽車工業的未來大勢,響應“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號召,中國汽車行業肩負重任,砥礪前行。未來,在總會及行業各方的支持下,汽車先進動力系統分會將持續聯合行業協同創新,技術引領,助力實現汽車行業的“雙碳”目標,提升中國乘用車動力技術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