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夏時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開始注重全球化的布局,這也表明“鯰魚”并不止特斯拉一條。
(相關資料圖)
日前,蔚來汽車在德國柏林NIO Berlin 2022發布會上宣布,攜其產品、全體系服務以及創新商業模式同時進入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個歐洲國家。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蔚來繼2021年5月首次出海之后的又一次全球化布局,而這次蔚來將全球化戰略的重點放在了德國市場。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為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用戶提供服務,是蔚來實現2025年計劃與服務全球更多國家用戶目標的重要一步?!?/p>
“只租不賣”的“訂閱模式”
在發布會上,蔚來方面表示,目前已經與歐洲最大的汽車租賃平臺LeasePlan簽約,推出訂閱租賃業務。《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蔚來在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推出了EL7(即國內ES7)、ET7和ET5三款車型。這三款車型均沒有購買選項,只提供訂閱模式。而訂閱模式則分為短訂和長訂兩種模式。其中短訂的期限為1個月,長訂可選擇12-60個月的固定訂閱周期。此外,如果訂閱到期后用戶不終止訂閱,則會按照靈活訂閱條款自動續訂。
事實上,訂閱模式在歐洲的汽車市場屬于一種常見的消費模式。根據波士頓咨詢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歐洲和美國的汽車訂閱市場或將達到500萬到600萬輛的訂閱數量,占新車銷售的15%。其中,歐洲有可能成為最大的訂閱市場。在此龐大的市場背景下,大眾、極星以及領克等品牌均已在歐洲市場推出了“訂閱模式”。以領克為例,其在2018年發布了“歐洲戰略”,2020年領克01進入歐洲市場銷售,該車型的月訂閱費用為550歐元(約合3811元人民幣)。據統計,截至2022年9月,領克在歐洲的“訂閱制”會員數量已經超過15萬人。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領克國際(瑞典)公司CEO魏思瀾表示,訂閱模式的收入已占到領克歐洲市場零售額的90%~95%。
不過,雖然同屬訂閱,但吉利汽車依舊有傳統的售賣選項,反觀蔚來則完全取消了購買項,只為用戶提供“訂閱模式”。并且,蔚來的訂閱價格也高于其他車企?!度A夏時報》記者了解到,蔚來汽車在歐洲四國的訂閱價格普遍在每月1000歐元至1500歐元(約合人民幣6700元-10399元)之間,具體還需根據訂閱方式、車型配置、電池容量等而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歐洲,特斯拉Model Y、奔馳EQB等電動車的月租金通常也只有600歐元左右。而蔚來的訂閱價格甚至可以與國內售價高達百萬元的保時捷Taycan相比。
對此,李斌表示:“我們和奔馳、保時捷的價格一樣其實是合理的,要讓產品回到價格的本質。我們是一價全包,別人只是單純的車價,很多價格還需要另外算?!睋私猓祦淼摹坝嗛喣J健背私o用戶提供車輛外,還提供包括全險、保養、冬季胎、代步車、可選上門取送車服務以及今后會提供的電池靈活升級服務。同時訂閱用戶將成為蔚來用戶社區的一員,參與蔚來舉辦的各類用戶活動,使用蔚來中心等。
在李斌看來,車本身會變成服務,而訂閱模式也是為用戶服務的一點?!坝嗛喎盏倪\營難度要比整車買斷高的多,所以將來在開放訂閱服務的前提下,增加整車買斷服務就會很簡單;但從后者轉向前者,難度就完全不一樣了?!崩畋笳f。這意味著,蔚來當下的所做的就是將品牌知名度推到海外,在真正站穩腳跟后,購車選項或許會隨之而來。
“訂閱模式不僅符合歐洲汽車市場的消費觀念,也是蔚來當下最好的選擇。”汽車分析師林述成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訂閱模式是一個讓國外用戶了解蔚來汽車較好的途徑,消費者可以先嘗試訂閱,如果感受較好,可以選擇長期訂閱或者后續開放的購買,這是一個對口碑積累的模式。并且,蔚來在歐洲所要投入的不僅僅是車輛的費用,還有整個換電、服務網絡的搭建,因此前期的訂閱服務可以為蔚來減少一定的成本壓力。
蔚來的出海布局
雖然已經成功進入海外市場,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口碑并非一夕之功。一直以來,蔚來都希望以更高的品牌形象樹立品牌調性。李斌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蔚來對標的是奔馳、寶馬和奧迪。在中國的汽車市場,蔚來的目標是在與“BBA”的競爭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現在,蔚來直接打入了對標品牌的大本營,這更需要在產品和服務方面做足準備。李斌表示,來到歐洲,我們并不是簡單的把車賣掉就可以,而是要進行一個完整體系的服務輸出。從創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做好了服務全球用戶的準備?!耙嬲蔀橛懈偁幜Φ墓?,只依賴于中國市場肯定不夠。”
據了解,為了完善充換電設施,蔚來在歐洲已經接入了38萬根充電樁,并可使用蔚來NFC卡片直接訪問,蔚來歐洲版充電地圖也已經投入使用。根據蔚來的規劃,截至2022年底,蔚來計劃在歐洲建成20座換電站;2023年底,這一數字有望達到120座。到2025年,蔚來計劃在中國以外市場建成1000座換電站,其中大部分將分布在歐洲。
與此同時,蔚來在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也將建立銷售和服務網絡,以方便直接服務用戶。其中,德國方面,位于法蘭克福的蔚來中心已經開始施工,預計明年初投入使用。杜塞爾多夫的蔚來中心也正在建設中,預計明年上半年開業;荷蘭方面,位于鹿特丹的蔚來中心預計明年年初開業;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蔚來中心正在建設中;位于瑞典哥德堡的蔚來空間已完成設計,即將開工建設,計劃明年年初完成。
此外,蔚來也在歐洲建立了中心運營團隊,用來服務本地社區。目前,蔚來已經在挪威、德國、荷蘭、丹麥和瑞典這五個歐洲國家的主要城市建立了授權服務中心網絡。用戶還可以通過已經于今年8月上線的NIO App歐洲版,查看車輛數據,通過“一鍵服務”功能預約服務。
李斌表示:“我們創新的產品與加電服務、靈活的訂閱模式,將給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帶來新的面貌。我們歐洲業務的深入開展,標志著蔚來全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篇章。”
“出?!背芍袊嚻蟊亟浿?/p>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說過:“寧可干著等,不能等著干。全球化是中國汽車企業的唯一出路,我們一定要走出去,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國外。”
近年來,我國不少車企都完成了“走出去”這一目標,除了蔚來和吉利,在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浪潮下,不僅有比亞迪、長城等傳統車企,還有嵐圖、極氪、小鵬等新能源車企,也都將目光投向歐洲市場,希望能夠參與到全球的競爭中。
在此背景下,我國的汽車出口量也得到了飆升。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中國汽車出口突破30萬輛(30.6萬輛),同比增長46%,創歷史新高。今年前8月,汽車出口銷量達191萬輛,同比增長44%。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能源車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增長點。今年前8月,新能源車出口量達59.3萬輛,超過了2021年全年(58.8萬輛),在汽車整體出口中占比達31%。而2020年時,新能源車全年出口量僅為22.3萬輛。
可以看出,無論是蔚來推出訂閱模式探索海外銷售方式,還是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都可以讓國外消費者了解到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水平。這也是眾車企選擇出口海外的目的之一,畢竟整體產業水平上去了,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口碑也會越來越好,認可度也會逐漸上升。當然,這也給選擇出海的車企增加了更大的難度和更多的挑戰。正如李斌所言:“在世界日益割裂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蔚來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前方肯定滿是坎坷與泥濘,但往更遠方看,我們能看到希望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