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亞迪e啟聊聊CTB在成都舉行了媒體沙龍,比亞迪和成都的媒體以及車主朋友一起暢聊了e平臺3.0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比亞迪歷時5年,耗資百億推出的純電整車架構平臺化的全新e平臺3.0,也逐漸向公眾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其實真正熟悉比亞迪的朋友,都記得在2009年推出的比亞迪e6,那是第一臺搭載e平臺1.0的車型產品,也是比亞迪純電車型從無到有的突破。歷經近十年的時間,2018年比亞迪精心打磨出e平臺2.0,同時也在此平臺上打造出多款爆款車型,比如秦PRO、宋EV、e1、e2等。但是,如何從底盤層、高壓層、低壓層、車身層,全面整車架構開發上突破電動車的性能短板,賦予電動車高級別的智能進化能力,徹底釋放智能、電動化潛力,一直是比亞迪在純電領域的技術困惑,今天,e平臺3.0給出了答案。通過比亞迪技術工程師的分享,我們將e平臺3.0的核心技術進行如下解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智能化方面,e平臺3.0實現了軟硬件的分層解耦,同時開發各類自動駕駛硬件接口,可以自由配置各種駕駛方案,四大區域控制器由單ECU單一功能轉變為處理能力更強的多核CPU域,數據處理更及時高效。BYD OS車機操作系統分層架構,實現更高標準的智慧協同和車機交互。
能效方面,e平臺 3.0搭載八合一電動力總成,高度集成化八合一電動力總成,電機峰值功率270kW,峰值扭矩360N?m,最大轉速可實現16000r/min,但系統噪音低于76dB,功率密度可提升20%,綜合工況效率高達89%。
在e平臺3.0上,比亞迪將首次采用永磁同步組合異步電機的全新動力組合架構:加速工況,雙電機同時發力;穩定行駛工況,異步電機斷開,僅永磁同步電機工作,實現四驅的動力,兩驅的能耗。通過優化扁線電機磁路設計,降低電機鐵損,散熱性能大幅提升,電機額定功率提升40%,最高效率可達97.5%。
此外,e平臺3.0創新復用驅動系統功率器件組成升壓充電拓撲,研發出電驅升壓充電技術,一舉攻克高電壓車型充電的難題,同時充分利用國標電流上限,實現寬域恒功率充電,e平臺可實現充電15min,續航300km的充電性能,且完全兼容當前所有公共充電樁,這是當下更適合中國消費者的解決方案。
e平臺3.0熱泵系統覆蓋用戶所有采暖制冷使用場景,在冬季制熱工況下能效比(COP)可達2~4,能效多倍于市面上普遍使用的PTC加熱方式,具備-30~60℃的寬溫域工作的能力。
整車安全性能上,e平臺3.0顛覆性的將動力電池作為傳力路徑的一環,至此電動車的傳力路徑徹底變革,使得在燃油車時代很難達到的車身強度,得以在電動車上輕松實現。標配刀片電池,協同刀片電池類蜂窩鋁結構,不僅可以消除電動汽車靜態自燃,更在整車碰撞工況中,帶來超越燃油車的安全性能。
e平臺3.0搭載CTB(Cell to Body)“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實現了40000+N·m/°的高扭轉剛度,大幅提升整車動態響應,賦能操控性能;同時作為車身的一部分參與傳力和吸能,實現整車安全性能的大幅提升,讓e平臺3.0具備全球超五星安全的能力。
CTB技術在“蜂窩“中找到靈感,結合刀片電池獨有的長方體結構和超級強度,衍生出“類蜂窩鋁”結構,帶來電池成組技術里程碑式的革新,通過將刀片電池包與車身剛性連接,二為一形成完整體,并取消傳統的車身地板設計,將地板(電芯上蓋)-電芯-托盤三者與車身集成,形成高強度的“整車三明治”結構。刀片電池既是能量體,也是結構件,成為車身傳力和吸能結構的一部分,在碰撞工況下,車身具備充足的吸能空間及更順暢的能量傳遞路徑,乘員艙形變大幅減小,給乘客創造了堅固安全的環境,逐步實現事故“零”傷亡。
e平臺3.0致力于孵化讓用戶可以“閉眼買、放心開”的智能電動車,讓燃油車的結構強度上限成為電動車的下限,多維度的安全性能,讓消費者可以“閉眼”就能買到優秀的電動車,同時多維度的安全設計等優勢,是用戶”放心開”的基礎。可以看到,比亞迪e平臺3.0將在很大程度上顛覆現有電動車產品矩陣,使下一代純電車型實現脫胎換骨的蛻變,比亞迪也有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純電車型產品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