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伊
(相關資料圖)
你還別說,馬斯克就是那種一天不折騰,渾身難受的主。
這不,前兩天又把名字給改了,搬著一個水槽就跑到推特的總部,去Sink In他的Chief Twit新生活去了。
對于很多人來說,老馬無疑是個成功創業者的典范。從PayPal到特斯拉、到Space X到星鏈,再到如今的成功收購推特,基本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都行。這也讓馬斯克成為了無數連續創業者的理想偶像。
其中,理想的老板李想,顯然就是一個看起來非常熱衷于走“馬”路的創業者。除了玩命打造500萬以內最好的汽車之外,更熱衷的就是如馬斯克一樣,抽空給別人“上一課”。
比如,增程式到底先不先進,鑄鐵到底要用啥涂層?以及第三排到底哪家強?
是的,我說的就是前天理想的李想與極氪的楊學良,理性討論極氪009第三排能否坐下成年人的事。更有趣的是,當他們依然在認真探討,關公戰秦瓊,SUV大戰MPV的同時,另一個造MPV的,騰勢的趙長江也趁勢也加入到了這場熱門的關于第三排的討論中去了。
如果說,以往的老板們關注的都還是行業大趨勢,科技大發展,人工智能AI到底往何處去的話題。那么如今,就已經被卷得,細致到要討論第三排座椅究竟哪家強了。
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關于第三排,究竟有多重要?
第三排,其實并不簡單
首先得說,給汽車安上第三排確實是有好處的,非常突出的點是拓展了汽車的多功能性。尤其是在美國更為流行的MPV車型,確實能平衡多孩家庭,以及靈活大容量載物的需求。至于更大、更重車身、需要更強動力而產生的油耗問題,至少在燃油價格低廉的美國,本身并不構成問題。
但對于汽車廠商而言,滿足了這些需求更是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的。顯而易見,增加第三排座位的腿部空間,是汽車制造商在很少額外投資下,賺取額外利潤的最佳方式之一。
理由很簡單,要搞第三排,功能性和載物性確實都加強了,如果還要拉長點車長、軸距,增加點座椅配件,那么成本肯定也要增加。所以利潤從需求處來,這話一點都沒錯。
因此,在MPV還沒有在中國市場上流行起來的大段時間內,中國汽車品牌的提升七座、提高利潤的夢想,基本都寄托在了SUV車型之上。比如早些年的德系的途觀、美系的科帕奇、日系的漢蘭達,以及以它們為代表的一堆產品。
別管SUV的級別,以及尺寸,反正就得有第三排,能不能坐人不重要,能放個包也行。總之,行不行再說,有沒有很重要。這也就是李想質疑極氪009后排空間的理論依據。畢竟,當所有車都在搞第三排的時候,確實就有了內“卷”的可能性。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是,李想對于第三排空間的看重,還是有一些技術依據的。因為,想要很好地制造出優質的第三排座椅空間,畢竟還需要一些技術含量,尤其是SUV。
盡管消費者,尤其是中國消費者,更熱愛大空間,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滿足他們的熱愛。
一方面,是因為每一款車都有級別限制,比如不論產品如何加長,汽車級別尺寸的極限就放在那里。強行突破,別說其他品牌的競爭對手不答應,自己品牌的高端產品都會被打亂節奏。
因此,想要在被限制死的空間里挖出更多潛力,就必須在腿部、肩部和頭部的空間上進行最大的優化,同時將側壁裝飾和頂棚盡可能地靠近金屬板,將座椅塑料和椅背更靠近座椅框架,以盡量偷出空間來。
而更重要的是,車輛本身結構也會影響第三排布置的形式。比如,MPV車型的第三排下方,通常是后懸架的布置位置。大部分獨立懸架擁有較大的體積,再加上一些留給備胎的空間,以及豎起擺放時還要考慮到后備廂是否能夠留有適當的空間,所能夠留給第三排座椅的空間就不大了。
所以,想要舒適的第三排,更優的方案就是采用非獨立懸架、更優的備胎位置(或干脆取消備胎),或者車身尺寸足以抵消這些不利因素。當然,這些都算是李想狀態下的模型。更多時候,如何找到最優解,其實考驗的是設計、制造的整體實力。
這恐怕也就是理想非常自豪于理想產品第三排空間的原因吧。當然,電動化時代更扁平、部件更少的底盤結構,可能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老板們的“網紅化”
在MPV時代第三排之爭是必要的,但本場爭論的背后還體現了另一個趨勢——
從永遠sink in的馬斯克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老板開始陷入到了一個很神奇的思維模式,即熱衷于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網紅”型的人物。
當然,老板們的“網紅”化道路,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比如,在比馬斯克更早的時代,我們就已經有了網紅化的企業家。這其中,包括了所有人的“老干媽”,掌握核心技術的董明珠,以及屢敗屢戰,偏偏每次都能融到錢接著干的,工匠精神傳承人——羅永浩。都算是上古時代網紅老板的佼佼者們。
簡單來說,首先能夠成為品牌的重要標簽,甚至是外化的形象,通過主動輸出比較聳動的語言、觀點、甚至依靠和人直接打賭,吵架,來強化品牌的存在感與網絡聲量。這其中最有名的“賭局”就來源于董明珠與雷軍;而最超前的思想迸發,則來源于余承東;至于李想,我愿稱之為最倔強的堅持。
這不能算是錯誤的。知識爆炸的時代,汽車技術飛速演變的時代,確實需要更多人出來碰撞智慧的火花,琢磨出一個確定的未來方向,其實都算是良性互動,應該值得鼓勵。
但在更多時候,老板們的網紅化也是因為當下品牌之多,以及網絡信息更加碎片化,網民們關注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對于沒有相當長品牌積累的企業來說,很難在市場上制造聲量。因而,一個更貼近于極力宣傳的,希望讓品牌出圈,讓產品更受關注的愿望,催生了老板網紅化進程的推進。
不過,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絕對領先的第三排,也沒有絕對領先的混動、增程技術,更不相信500萬以內最好的SUV,究竟能“最”到哪里去。畢竟,據說理想汽車也要造MPV了,據說保時捷也要出7座的Cayenne了。
所以,你要去MPV市場還得和人爭,而同樣大概率在500萬元以內的Cayenne也要在SUV的市場內來爭一爭。倒不如,調整一下策略,不要總想著掙錢,先交個朋友,可能就真的掙到錢了。
不信?你看羅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