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特斯拉占據了諸多媒體頭條,先是車型大幅度降價,后馬斯克又成功收購了推特。這邊特斯拉打個激靈車圈抖三抖,那邊有新創公司被認為“碰瓷”賓利,且上手就要對標保時捷,真是印證了那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馬斯克收購推特,并進行架構大清洗
事件概述:10月27日,埃隆·馬斯克完成對推特的收購,并解聘數名高管。28日,推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暫停交易。當日,馬斯克出現在了推特公司總部,手上抱著洗手臺盆,面帶微笑——就像走進自己家那樣。
(相關資料圖)
點評:馬斯克的“口水”滴在推特管理層或員工頭上或許重于泰山,他們正在經歷一次職業生涯中最戲劇化的時刻。但對于馬斯克來說,這只是全球首富任性地改變世界的小動作之一。
而如果說馬斯克的火箭公司、新能源車公司和腦機接口公司是他在各個工業領域的科技探索,滿足的是腦中理性部分的宏偉計劃。那么成功收購推特則是真正滿足了他對于“言論自由”這一精神世界最高追求的愿景。對于普通人而言,自由的最高境界是在規則內隨心所欲,而馬斯克的不同之處在于,一些規則可以由他制定。
馬斯克收購推特這件事實際上和汽車圈沒啥關系,真要說有關系,那就是通用汽車宣布今后將停止在推特上投廣告。顯然,這家美國傳統巨頭將對于特斯拉這樣新勢力的敵對情緒宣泄在了馬斯克身上。是否在推特上投廣告,不論是對于馬斯克,還是對于通用汽車本身而言,都沒什么大不了。
賓理汽車首款車對標保時捷Taycan
事件概述:10月30日,BeyonCa首款新車將亮相。有媒體報道這家中文名稱賓理汽車的公司,首款車型直接將價格鎖定在“百萬級”,或將對標保時捷Taycan。
對此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目前為止公司正式的品牌名稱是“BeyonCa”,“賓理智能科技”只是公司名稱,官方也沒有“賓理汽車”這個說法。
據悉,賓理智能科技在2021年6月11日成立,由大眾中國前高管蘇偉銘創立。賓理汽車注冊資金為20000萬美元。
點評:首先要承認,我孤陋寡聞,尚未聽說過汽車行業有這么一家公司。其次也必須指出,賓理之名有著“碰瓷”超豪華汽車品牌賓利之嫌。就和快消品行業的“阿迪王”、“康帥傅”等山寨品牌一樣引人不適。
縱使創始人蘇偉銘在多家知名車企擔任過高管,但汽車行業高管下海造車還未有大獲成功的案例。威馬的沈暉、拜騰的戴雷、法拉第未來的畢福康……究其原因,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本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做得好前者未必做得好后者。
再深挖一點,賓理智能科技是長城華冠與賓理信息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2021年6月剛剛成立。長城華冠業內人士并不陌生,是前途汽車的母公司,而前途汽車也基本可以宣告創業失敗。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天眼查上查看賓理的股權架構圖,“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研發有限公司”已經成為了“歷史股東”。
一個沒有造車經驗的創始人,一家沒有成功案例的母公司,加之成立時間才剛剛超過1年。試問,這些條件結合起來,能造出對標保時捷Taycan的車嗎?
特斯拉降價
事件概述:10月24日,特斯拉中國宣布,將對國產Model 3與Model Y兩款熱銷車型,進行價格的全面下調,降價幅度為1.4-3.7萬元不等,其中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車型的價格下調了3.7萬元,而后驅版車型也降價了2.8萬元,此外官方還將該車原來售價0.8萬元的冷光銀車漆選配搞成了免費。
點評:看到這則新聞,全行業都上頭了。這令人不解,傳統汽車品牌哪款車型不根據市場環境和時間窗口而發生價格波動?特斯拉價格漲跌常有,只是這次變成了全系跌。然后又是那套“降價了老車主當韭菜,漲價了老車主當理財”的論調,成熟點,沒必要。
這就是一個純粹的市場行為。原材料漲跌,車價當然就隨之漲跌。有人將這解讀為特斯拉的營銷手段——顯然不是。特斯拉確實需要營銷,但看上去它需要“營銷”的對象是華爾街,而不是普通消費者。每個月末、每個季度末、每個年末,特斯拉都需要對投資人負責,而達到他們的預期就是特斯拉需要做的事。根據三季度財報,特斯拉今年交付量可能會低于年初定下的全球產量增長50%的目標,這顯然不利于它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所以在成本能hold住的情況下,降降價,拔高一下銷量,一切都在掌控中。
但另一方面,國內某些造車新勢力也被帶節奏跟著降價了。比如今年勢頭正勁的車圈新人問界AITO就緊跟著免去了M5和M7車型“8000元”保險費用,相當于“便宜了”8000元。在這一點上,經歷過江湖險惡的“蔚小理”們至今還按兵不動——正面硬剛打不過,那不如先隔岸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