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滲透率仍在提升,產業趨勢未結束,汽車智能化將帶動整體產業鏈共同成長。
荀玉根/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當前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能源汽車是大的趨勢,但傳統能源汽車退出市場并非一蹴而就,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傳統能源汽車依舊是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能源汽車領域中,中國已是第一大產銷國,但海外車企憑借著多年積累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在產業鏈的高附加值環節中占據領先地位。
能源革命背景下,全球紛紛布局低碳戰略,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能源已是大的趨勢,中國新能源車企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不斷突破,新能源車產業逐步走在世界前列。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各國紛紛出臺戰略規劃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進入快速成長期。其中中國新能源車產業在政策扶持、消費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合力作用下,發展非常迅猛,引領全球汽車電動化轉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滲透率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國內車企品牌力和產品力逐步凸顯,并積極拓展海外布局。國內市場中,當前自主品牌已占據主導地位,2022年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市場份額占比達70%;同時自主品牌研發加速,不斷發力中高端賽道,接連推出蔚來ES7、小鵬G9等多款中高端車型,產品矩陣進一步豐富。海外方面,中國車企市場地位不斷提高,布局正加速。根據Cleantechnica,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品牌前20名中有8家中國企業。
電動化過程中,“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取代傳統汽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成為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中國自主品牌在燃油車領域實力較弱,而在新能源車領域已有優勢,零部件自主品牌正抓住電動化機遇,憑借著豐富的技術儲備,在三電技術領域已取得先發優勢。
電池方面,國內企業已具備顯著優勢,CTP電池等多項尖端技術領先全球。技術優勢推動國內企業鞏固市場地位,截至2022年7月,全球前十動力電池企業中國企業占6家,其中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占全球比重為34.7%,比亞迪為12.6%、位居第三。動力電池四大關鍵原材料(電解液、正極、負極、隔膜)出貨也由中日韓壟斷,其中中國份額全球第一。
電機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及雙電機車型普及,中國驅動電機行業也迎來了大幅擴張。此外,中國還是市場主流的永磁同步電機核心原材料釹鐵硼的主要供應商,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援引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數據,2018年中國釹鐵硼磁材產量占全球的87%。
電控方面,新能源汽車的電控主要指電機控制器。過去電控的核心零部件IGBT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近年來在國內新基建政策大力支持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IGBT產業鏈,推動電機控制器實現了整體國產化。根據NE時代,2022年1-6月,國內企業弗迪動力電機控制器裝機份額達25.9%,領先于特斯拉的10.3%。
動力電池、鋰礦等領域超額收益已經非常高。那么除此之外,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背景下還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
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向智能化轉型,新能源車產業有望從硬件制造逐漸向軟件和生態演變,產業鏈的景氣趨勢還未結束。當前智能網聯技術正在快速發展,汽車智能化加速演繹,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而隨著汽車產業進入電動化、智能化大時代,中國整車企業已經迎來了彎道超車機遇,整車企業的崛起有望帶動電動車、智能車的整體產業鏈向高端邁進。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的兩大主要領域,部分細分領域空間較大。
(作者為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