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汽車行業可能稍微還有點‘虛偽’。”
(資料圖片)
10月25日,在上海,時隔三年重回中國的領克國際(歐洲)CEO 魏思瀾(Alain Visser)坦誠地與媒體分享了他對這一行業的深刻體會。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幾乎所有的汽車主機廠忽然宣稱自己是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但如果按照現有的汽車商業模式來看,我們會發現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真正在運行的時候只有4%的時間,這就意味著96%的生命周期中,這些車輛都處于停滯的狀態。如果一個制造商生產的產品只有4%的時間在使用,怎么能說自己是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一家制造商呢?”
領克國際(歐洲)CEO 魏思瀾(Alain Visser)
作為一個在汽車領域從業36年的“老將”,魏思瀾表示這個行業仍有一件事情讓他感到震驚與困惑,那就是雖然一直宣稱自己非常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但汽車行業現在的商業模式與業務模式和50年前相比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大家在自己的主機廠進行汽車的設計、建造,然后運送給經銷商銷售、維修、售后服務等等。
但與此同時,世界各地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消費心態變化速度卻非常快,就如他時隔三年回到中國,發現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快得出乎其意料,看到最酷炫的汽車設計外觀是中國本土的公司推出的車款,看見年輕人把更多的錢花費在體驗而非購物上,這一點不論中國、歐洲、美國,都概莫能外。
“這些趨勢更加引人入勝的地方在于,如果顧客更在意體驗,而不那么在意占有實物,那么他們就更傾向于共享物品,因為物品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
事實上,基于這樣的趨勢洞察,當領克六年前決定啟動歐洲業務的時候,魏思瀾就決心摒棄原來的商業模式,向傳統的經銷商模式發起挑戰。
目前歐洲消費者可以用四種模式開上領克。其一直接購買;其二是每月支付550歐元按月訂閱,至少訂閱一個月后就隨時可以取消;其三是免費會員;用戶可以依據自身用車需求通過領克的Share功能,向其他愿意使用Share功能會員借車,需要向車主支付一定的費用;其四是B2B模式,公司或組織直接向領克歐洲按月訂閱或直接購買車輛。
所以當蔚來汽車在德國柏林舉辦發布會,宣布以訂閱制進入歐洲市場的時候,領克其實已經在這一領域默默耕耘了數年。
魏思瀾表示,對于后來者的跟隨領克并不惱怒,領克“訂閱模式”的獨特之處在于“分享”,如果消費者使用“訂閱模式”,他的手機應用上會出現一個選項,是不是可以共享他所租用的那臺車。如果消費者愿意共享所租用的這臺車,就能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意味著他的月租費在不斷降低,分享得越多月租費就越低。從這個角度來說,消費者可以通過汽車共享的模式開始盈利。
“我覺得真正具有革命性或者顛覆性的一點,就是我們提供產品的方式。”魏思瀾介紹,領克在歐洲給消費者提供的所有選項,只有領克01 PHEV黑色和領克01 PHEV藍色,所以用戶只需要在網站或手機APP上做一個簡單的選擇,選藍色還是黑色。
產品選擇簡單但是體驗卻異常豐富。
“體驗店一定要顛覆傳統的經銷店,一定要把它變成非常酷、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無論是不是要買一臺車,或者是不是要保養你的車,只要想和別人見上一面、出去玩一玩的話,就能想到這個地方。”而之所以把這個店叫做體驗店,就是因為魏思瀾認為現在的消費者更愿意為體驗花費,而不是為所有權花費。
“我個人非常堅信這樣的觀點,你可以在線上建立一家公司,但是絕對不可能在線上建立一個品牌。所以你可以復制我們的產品、復制我們的訂閱模式,甚至復制我們的共享模式,但是你絕對絕對不可能復制這種體驗。未來的時代和發展趨勢中,很重要的影響力是出現在體驗端。所以從領克的角度來說,我們非常注重如何通過營造與眾不同的體驗,講好我們的品牌故事,這樣可以讓所謂傳統意義上老牌汽車公司沒辦法追趕上來。”
領克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的體驗店
數據顯示,領克目前已經在歐洲七國開設了9家體驗店,11月會在意大利米蘭開出第10家。領克出口到歐洲的汽車數量28000輛, 是中國品牌25萬元以上車型出口第一位。目前在歐洲擁有了15萬訂閱會員,而在歐洲路上跑的20%以上的領克車,基本上都使用過分享的功能。
魏思瀾坦言,即便是在歐洲,訂閱制也是一個非常小的“小池塘”。據統計,歐洲有80%以上的消費者會因為出行需要選擇購買一款車,另外20%的歐洲人,他們需要在車以外能夠獲得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小池塘里沒有人放鉤,沒有人聚集,所以我們是非常孤獨的。”魏思瀾說,過去幾年他不斷面對質疑,在歐洲遇到最大的困難是領克的模式與眾不同。
但他認為,汽車行業需要抉擇。如同當年航空業所面臨的是成為波音公司還是漢莎航空一樣,汽車出行行業也會走向這樣的未來。
在魏思瀾看來,未來的消費者想要的是體驗和服務,而非產品。 “對于領克來說,我們也希望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成為未來出行的服務品牌,同時又能夠提供我們自己的產品,而不是僅僅以產品為主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