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2022國際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生態大會(CIEV)期間,“智能座艙高峰論壇”在瑞安成功舉辦。論壇廣泛邀請了產學研界代表參加,圍繞智能座艙的技術創新、產業變革、應用落地及生態發展方面展開深入討論。
隨著人工智能和車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汽車發展方向也朝著時間更長、層次更深、頻率更高的人機交互方向發展,其中智能座艙就是汽車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智能化與未來出行研究中心副主任馮錦山表示,新聞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風起云涌,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波瀾壯闊,智能網聯正在成為汽車產業戰略必爭的陣地。而智能座艙是智能網聯重要的發展方向,也是消費者最容易感知的,最接近市場化的汽車發展新方向、新賽道,所以智能座艙也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生態構建的核心載體和平臺,因此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
在汽車向著智能化、網聯化和多功能化發展的今天,座艙的智能交互、操作方便性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智能座艙正在成為汽車廠商爭奪的高地。
重慶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郭鋼也介紹,隨著智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汽車座艙的功能、交互方式、操作方便性發生了顯著變化,從內部的結構來看已經突破傳統座艙的概念,并且智能座艙帶給駕駛員和乘客更加安全、舒適、智能的駕乘體驗,在操控系統、娛樂系統、空調系統、通信系統、座椅系統、交互系統、感知系統等有了全新的升級。
“雖然智能座艙的功能越來越豐富,但如何能夠精準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是個關鍵。”郭鋼表示,因為配置的不同所帶來的成本壓力是客戶比較頭疼的問題,所以精準知道客戶的共性需求和個性需求是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并且急需打通每一個環節的用戶測評環節。
“同時如何解決智能座艙好用又安全,這也是沒有標準和體系的,需要我們自己來建立,只有幫產業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使座艙軟件健康地發展。”郭鋼說。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高級主任張惠對此表示認同。她強調了智能網聯汽車評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對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基本的內容框架做了簡要的分析和梳理匯報。在某種程度上智能網聯汽車也包括智能座艙在內,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也是目前行業的迫切需求之一。
“智能座艙數字化、智能化、域控化、SOA化、體驗迭代化發展已成為行業的共識。核心目標都是為滿足用戶消費升級的需求。”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院長劉江波表示,軟硬件升級加車聯網賦能使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升級為智能座艙,將來智能座艙更關注用戶體驗及跨域融合、人車共駕等新技術特點。
劉江波認為,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軟硬件4大升級使之轉型為智能座艙,并支撐起了智能座艙的5化發展。其中4大升級包括硬件+架構、軟件+迭代、生態+體驗、能力+合作模式,其中生態+體驗、能力+合作模式也歸屬于軟件升級,而不是產品軟件。整車企業在面向智能汽車發展轉型升級中需要構建很重要的軟件能力和軟件實力的升級。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電子通信與軟件測評研究中心主任雷劍梅,發表題為“汽車智能座艙體驗測評探索與實踐”的演講,結合大量的測評實踐系統介紹了測評體系的構建,包括完備的綜合型檢測能力的建設。她表示,智能座艙應該是當前整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里面最有希望的朝陽產業之一,可以把很長的產業鏈條都帶動起來,而且發展很快。
“目前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圍繞在這兩個大的趨勢下,‘三電’和‘三智’上展開。最為明顯的可能就是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網聯三個角度。” 億歐執行總經理兼億歐汽車總裁楊永平介紹,“三智”是整車智能化發展的核心部分,承載了很多價值想象,特別是汽車智能座艙伴隨著自動駕駛的演進,逐漸擺脫駕駛這單一場景,正處于“智能助理”向“人機共駕”階段發展,未來將集成“辦公、娛樂、休息”等為一體的智能空間。
他對智能座艙的發展趨勢和方向給出了第三方的獨立觀察,對語音交互DMS、HUD方面也進行了更細致的分析,給出了相對清晰的產業圖景,最后展望了未來多終端融合的前景。
隨后,會議還舉辦了主題為“智能座艙引領汽車新變革”的高端對話,多位專家圍繞智能座艙用戶生態演進、語音交互對生態體驗的影響、智能座艙第三方測評生態的支撐、人機交互發展趨勢、智能座艙多元生態搭建等五個議題展開。
正如多位行業專家所言,我國汽車智能座艙這兩年發展火熱,逐步形成理論體系,開局良好,產學研界的共識正在形成。這次智能座艙高峰論壇的順利召開,對激發“汽摩配之都”瑞安的發展動能、培育新的產業等方面具有深刻影響。(記者:姚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