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中國新能源(600617)汽車產業在政策扶持、消費培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共同作用下快速發展,并逐步在全球呈現領先地位,基本構建了完整的、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證券數據報透視新能源汽車行業上中下游最新亮點。
(資料圖片)
證券時報記者郭杰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多元化發展目標的戰略交匯點,全球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發展的窗口期。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675萬輛,同比增長1.08倍,市場滲透率提升至8%左右。中國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市場,產業發展成就顯著,涌現出一批新生力量。
近日,多家新能源巨頭相繼披露產銷報告,比亞迪(002594)與特斯拉的銷量差距進一步拉大。今年10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21.78萬輛,同比增長168.78%,連續兩個月突破20萬輛;在9月份創下歷史新高后,10月份特斯拉中國的交付量有所下降,上海工廠10月份交付了7.17萬輛汽車,低于9月份的交付量,不到比亞迪的三分之一。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預計數據,10月份,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68萬輛,環比增長1%,同比增長約87%。由此看來,比亞迪月銷量占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量的32%。
新勢力方面,廣汽鄂安、哪吒、文杰分別以3萬輛、1.8萬輛、1.2萬輛的交付成績問鼎10月前三,同比分別增長149%、122%、461.37%。另外,10月份交付量過萬的品牌有極氪、蔚來、理想。
與此同時,國內銷量屢創新高,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國外市場持續發力。10月份,比亞迪在海外銷售了9529輛新車,環比增長23.18%。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迅速,并大舉進入歐洲市場。比亞迪、蔚來、吉利等車企動作頻頻。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出口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大亮點,國產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的滲透率快速提升。
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發文稱,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趨勢強勁。2022年1-9月廣義新能源汽車銷量998萬輛,其中混合動力汽車達到276萬輛,占比28%。新能源乘用車趨勢全球最強。2022年1-9月銷量達696萬輛,同比增長69%。
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級表現的原因是市場需求得到有效驅動,政策驅動轉向市場化。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世界地位重回62%的高水平,其中7-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占比67%。中國驅動世界增量主要由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轉向市場化驅動,形成強大的內生增長動力。
上游:原材料端上市公司業績大增。
新能源汽車上游包括鋰礦、電解液、正負極材料、隔膜等環節。數據梳理了a股市場74家新能源汽車上游的上市公司,包括鈷鎳礦、磷礦等原材料。
從地域上看,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四川、江蘇等省份。贛鋒鋰業(002460),市值最大,位于亞洲鋰云母儲量最大的江西省;電解質天賜材料(002709)和杉杉股份(600884)分別位于廣東省和浙江省。
新能源市場產銷兩旺,帶動上游能源電池需求持續增長。在全球鋰資源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鋰鹽價格持續上漲。近期國內碳酸鋰價格頻頻突破歷史高點,磷礦等原材料市場價格也在年內上漲。業內人士分析,隨著青海四季度進入冬季,產量有所下降,年底搶裝期的到來使需求保持旺盛。在新項目供應弱于預期的情況下,預計四季度鋰價仍將高位運行。
受益于材料價格上漲,利潤集中在新能源汽車上游公司,其中鋰礦企業表現最為突出。
三季報數據顯示,上述74家公司中,70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為正,26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翻番。七里葉(002466)和先鋒控股(002141)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增長29倍和12倍;圣力能、天華超凈(300390)、江特電氣(002176)、永興材料(002756)、贛鋒鋰業凈利潤增速均超過2倍。
據統計,截至11月8日收盤,這些績優股中有28只的市盈率低于20倍,其中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龍頭股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鹽湖股份的市盈率低于15倍,盛鑫鋰電、云天化(600096)、天華超晶等熱門股票的市盈率低于10倍。
11月以來,天賜材料、天齊鋰業、盛鑫鋰能、洛陽鉬業(603993)、科達制造、江特電機等9股均獲得北上資金凈買入過億元。
中游:熱管理管道的興起
新能源汽車中游主要由核心部件組成,包括電池、電路、電控電機、熱管理等。,其中電池環節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隨著特斯拉、寶馬、保時捷等乘用車企業相繼釋放大圓柱電池明確的應用信號,大圓柱電池成為主機廠商和電池企業的寵兒。鋰電設備公司受益于靠近下游整機廠和強大的國內產業鏈配套資源,正在加速完成高端大圓柱流水線的國內替換。
據統計,a股共有20只大型圓柱電池概念股,當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億緯鋰能(300014)、華友鈷業(603799)市值排名第一。億緯鋰能是國內最早掌握三元大圓柱電池技術的廠商,其高比能量的三元大圓柱電池產品也分別獲得了寶馬和大運的定點合作。預計明年會釋放產能,公布的產能會達到20GWh。
柯達力近日在一份機構調查中表示,公司具備生產4680電池結構件的技術和能力,并已被國內外主要客戶指定。預計今年下半年量產。此外,公司近日公告,擬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36億元,用于擴大動力鋰電池組件生產。
11月以來,大圓柱電池概念股表現亮眼,月漲幅均錄得正值。截至11月8日收盤,期間概念股平均漲幅為13.67%,跑贏大盤。
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市場巨大,其范圍延伸到乘客艙、電池、電機電控、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以及充電線的充電樁。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行業對整車熱管理系統提出了更加精確和嚴格的要求。
CICC曾發布研究報告稱,據測算,燃油車熱管理自行車價值約2000元。在純電動汽車PTC(熱敏電阻)、傳統制冷劑熱泵、二氧化碳制冷劑熱泵等方案下,熱管理自行車價值分別高達5000元、7000元、11000元,明顯高于燃油車。隨著未來熱管理系統的升級和新能源汽車普及率的不斷提高,CICC預計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市場空間將達到521億元。因此,熱管理系統市場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新藍海,發展空間巨大。
據統計,相關概念股股價強勢;從4月27日大盤反彈開始,截至11月8日,概念股平均上漲67.88%,區間漲幅全部為正。自4月27日以來,馮仲華鋁業、杜南環境(002011)、因維克(002837)的漲幅均超過100%。
下游:充電樁行業規模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的下游主要是汽車工廠和充電樁行業。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經過十年的探索,迎來了新的階段。
今年以來,多個部門和省份多次出臺利好政策,加快充電樁、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相比十三五,十四五期間更加著力解決充電樁在建設、運營、安全、支付等方面的核心問題,更加注重行業效率,有望引導充電樁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
充電聯盟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公共樁48.9萬個,同比增長106.1%,配建車輛私人樁138.2萬個,同比增長353.1%。經過2017年至2021年近5年的穩定期后,車樁比首次大幅下降,到2022年三季度末達到2.6。充電樁行業增速領先于新能源汽車。
廣發證券認為,海外光伏、儲能訂單陸續爆發后,在諸多因素刺激下,充電樁有望在2023年進入海外需求拐點。國內充電樁產品陸續通過海外認證,2022年開始有訂單。與國內激烈的同質化競爭、海外標準化的認證標準、高準入門檻不同,中國產品有望以高性價比快速打開海外市場。此外,國內充電樁企業的產品價格更低,成本控制更好,產品銷售盈利能力比部分海外企業更強。國內充電樁企業在保持成本優勢、進一步打開利潤空間的同時,有望享受海外充電樁行業高速發展期的溢價。
據證券數據報統計,36只充電樁概念股中,有13只來自廣東省。廣東省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地方,在比亞迪、廣汽愛安、Xpeng Motors等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助力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廣東省充電樁市場的發展。
充電樁股中,國電南瑞(600406)、思源電氣(002028)、許繼電氣(000400)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最高,均超過5億元。增長方面,長園集團(600525)、銀河電子(002519)、同和科技(300491)、動力源(600405)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翻番。
根據機構近期的研判,多數機構認為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股的刻板印象是高估值。但隨著前期股價回調和業績高增長,估值大幅下降。目前估值處于近一年來的低位,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今年第四季度,新勢力、自主品牌、合資車企將陸續推出主流新能源產品;此外,在國家穩經濟、促消費政策的推動下,四季度是汽車市場的傳統消費旺季,汽車產銷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全年有望實現平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