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尤其是上下游聯系密切、產業鏈分布廣泛、原材料和工藝涉及繁多的產業,更需要技術創新,而對于有技術傳承和工藝迭代的汽車產品更是如此。
因此我們看到,汽車行業中的馬太效應尤為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差距越拉越大。
(資料圖片)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汽車的細分市場總是被各大起步早、歷史長、品牌強勢的外資品牌所“壟斷”,中國品牌想要有所突破,可謂是難上加難。
不過,任何行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模式創新下的彎道超車有希望打破馬太效應的束縛。
隨著汽車新能源時代的到來,中國品牌和造車新勢力抓住了這一波機遇,順利實現轉型和反超。
在一眾中國品牌中,廣汽埃安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根據此前的銷量公布情況,埃安10月銷量30,063輛,同比增長149.2%,1-10月累計銷量212,384輛,同比增長134.4%;提前2個月超額完成全年20萬輛目標。
有如此優異的表現,自然離不開埃安旗下各款車型的發力,但在這些熱銷車的背后則是埃安對技術創新的不懈努力。
11月3日,埃安發布了全新一代純電專屬平臺AEP 3.0,而在11月8日,埃安又正式迎來了全新一代高端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
我們都知道,以往汽車是采用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如今智能車時代,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成為最主流,基于這樣的全新架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方面才能得到快速提升。
全新的星靈架構通過風云三號紅外遙感技術、第二代智能可變焦激光雷達、航天級星基定位融合等多項全球領先技術,針對智駕安全進行了全面升級,給出了系統性解決方案,解決了智能駕駛“敢裝不敢用”的痛點。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升整體系統的處理速度。星靈架構搭載3顆第二代可變焦激光雷達,擁有10-30Hz智能變頻刷新幀率、0.2°~0.05°智能調控分辨率,響應速度比第一代快3倍;不僅可實現毫秒級應變,同時也比第一代看得更遠、更清。
該激光雷達不但可以輕松應對加塞、鬼探頭等突發情況,而且能夠更準確判斷安全轉向空檔以及在高速實現遠距離預判風險等。
此外,風云三號紅外遙感技術的應用,彌補了“雷達+攝像頭”感知識別能力不足問題,且不受惡劣天氣和夜晚眩光等情況。另外,航天級星基融合定位技術也是首次出現在星靈架構上,它有效結合了高精地圖和慣導單元,實現全域厘米級的車輛定位。
在智能駕駛層面,埃安星靈架構采用多融合智駕感知系統,除了常規的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外,還融合了風云三號紅外遙感技術及3顆第二代可變焦激光雷達在內的39個感知傳感器。
在一系列多融合感知系統的加持續下,星靈架構可實現200米范圍、360度環境、夜障、雨霧、霧霾等全場景全天候感知覆蓋。解決了因極端條件下視覺識別率不佳的窘境。
不過,具備先進的硬件系統只是第一步。
倘若沒有強大的感知軟件算法,也難以更好的發揮作用。而埃安的ADiGO PILOT數據閉環平臺,已然成為搭配星靈架構的最有力輔助。
據了解,ADiGO PILOT數據閉環平臺應用埃安全棧自研多融合感知算法,通過海量數據的閉環自動化處理,包括對場景圖片進行感知訓練和仿真驗證,并結合超百萬公里的實車驗證,進一步修正硬件感知場景偏差,最終將多融合感知系統發揮到極致。
寫在最后:
不僅如此,埃安對于星靈架構持開放態度,除了在底層操作系統、軟件算法等方面保持安全獨立開發外,在外設硬件、應用軟件等領域保持開放合作、博采眾長、共創共享的態度,從而打造更加豐富的生態。
而基于全新一代純電專屬平臺AEP 3.0、搭載星靈架構的Hyper系列首款純電GT車型即將發布,而Hyper系列王牌車型也即將亮相,未來可期。